雨傘下的科技與藝術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有機上網」行政總裁及《信報》「科網人語」專欄作者。
記得今年年中,西九文化區再惹爭議,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要視乎整體文化藝術發展,才決定第三批設施的興建時間:「否則如果建設出來,整個文化發展水平未趕上,都是浪費。」但事實證明,港人的文化和創意水平都不容低估,例如一場雨傘運動就激發出不少藝術創作,足可證明「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近一個月來,無論是各類型短片、令人忍俊不禁的改歌或感動人心的照片,以至二次創作、街頭塗鴉(Graffti)及漫畫等,都令人讚嘆年輕人無限創意。
創意爆紅 航拍震撼
在這一次「藝術大爆炸」之中,互聯網及社交平台等新科技的角色功不可沒,更「捧紅」了不少作品及創作者。例如用Q版漫畫描繪各焦點人物的「Mr & Little Miss HK People」,短短3天便在Facebook上獲取幾萬個likes,成功一炮而紅。
此外,有媒體及拍攝者利用新航拍技術,借助遙控飛機從高空俯瞰各佔領區,拍出震撼人心的照片。至於獅子山上的「我要真普選」標語,則更是神來之筆,在創新、情感及視覺上都帶來很大震撼,傳播力遠勝一般政治廣告。還有大批新媒體及博客快速而全面地跟進這場運動,既有即時報道及深入分析,亦有些Facebook專頁是分享小人物及小故事,在在都為傳統媒體帶來挑戰。
其中一個小故事,講述在金鐘佔領區出現的「自修室」。我相信從前無人想過在馬路上會有自修室,但隨着學生們「佔領不忘學習」,先是在馬路石壆上架起幾張木板,然後在有心人齊齊出力之下,逐漸有了桌子、椅子及照明LED燈,甚至還有補習老師教功課!
不過,佔領區註定只有短暫生命,內裏各項創作終難逃被移除的命運,可是即使如此,人們仍充滿熱情地創作,這或許正顯出藝術的真諦。雨傘運動至今已「滿月」,何時結束仍難料。大家對創作的追求亦提醒我們,就像藝術一樣,民主是一個漫長進程,往往需要多年努力才有最終結果,我由衷希望這場運動能夠和平收場,有一個happy ending。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融資消息|Bowtie獲5.46億C輪融資 Sun Life永明領投
虛擬保險保泰人壽(Bowtie)獲7000萬美元(約5.46億港元)C輪融資,由香港永明金融(Sun Life永明)領投,為全亞洲以「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營運網上醫療保險中最大規模融資。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跳脫代工思維 發揮AI大用(林國誠)
人工智能(AI)已逐漸成為現代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手術機械人|AI機械人自主切除豬膽囊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校的研究團隊早前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機械人》發表論文,介紹一款手術機械人SRT-H,聲稱可在無人干預下,自主完成膽囊切除手術。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ChatGPT新功能|擬推購物結賬功能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OpenAI打算把結賬系統整合至ChatGPT,讓用戶在平台上直接完成購物流程,並向商家收取佣金。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谷歌搜尋升級|AI代致電預約
科技巨擘谷歌(Google)最近宣布將升級其網絡搜尋服務,推出多項基於人工智能(AI)的新功能,包括把Gemini 2.5 Pro模型與深度搜尋(Deep Search)功能整合至旗下搜尋引擎的AI模式。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3D成像技術 減病人接收輻射
CT掃描常見用於醫療診斷、指導手術程序及製作3D骨科與解剖模型,以處理畸形、骨折及腫瘤等複雜病況,惟缺點是令患者暴露於高劑量的輻射之中。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數碼港AI論壇|探討港企轉型策略 倡運用數據創新 大灣區合拓產業
無論金融交易紀錄、商業或公共服務,本港每日產出海量數據,惟企業應用人工智能(AI)仍不時遇到困難,例如數據安全風險、缺乏相關應用案例參考,或對建立合法、合規的數據庫無從入手。
- Posted July 1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