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不是件頭工!
《StartupBeat》編按:原文標題<北京那些事(4) : 香港何去何從>,是 Victor 「北京那些事」系列的第四章。
香港的資訊科技發展並不落後,我們的基礎建設很好,不論對內對外的網絡速度也很快,凡有新產品新科技出現,很多時我們在頭一輪已經能享受到。
但現實是,我們虛有良好的基建,卻缺乏實際的應用。打個比喻,我們建了一條十線行車的高速公路,卻是用來走人力車的。
一如前文所述,香港從來不缺科技人才, 我們每年訓練了幾千名科技相關的大學生,他們很多只淪為修理電腦的 IT 人,又或者大公司頭號裁員對象。有志之士,很多都選擇逃離香港。原因無他,這個地方從未尊重過科技發展(甚至科研發展),一切以金融房產為主。我們的人才 發現外國的機會更多、工資更高,哪有不出走之理。
同一時間,很多公司負責人都將科技人才當成是 cost center,無他的,他們覺得這些是 IT 人,IT 人只是做後端支援,賬面上他們的確沒有帶來直接的利潤。既然 IT 人不能為公司帶來利潤,公司負責人自然會想盡辦法壓低這方面的開支。
科技人才是高知識人才,不是低技術工人,並不是找「三個臭皮匠」就可以取代的。總不能以三十年前香港人回大陸開工廠的心態去對待。可悲的是,越來越多 startup 覺得可以去大陸找廉價勞工。要知道,在大陸找一個合適人才,工資絕不比香港低。
香港跟外國不一樣,人家的小朋友,才三四歲家長就會鼓勵他們去居住的小區兜售橙汁籌款。外國的家夠大,學生沒事幹也可以跑去車庫或地庫,左砌右砌。 家裏的東西破了,就自己維修。相對香港的學生,小學時天天上不同的補習班興趣班,中學時跑去打球唱 K 看電影拍拖逛街打電玩。到大學的時候連很多基本的商業知識(甚至日常生活技能)也沒有掌握。我們不可能奢望將外國鼓勵大學生創業的那些心態,直接複製來香港。
小弟有幸在外邊走了一圈,深深體會到世界之大,你不去體驗過是不可能理解的。因此,這幾個月有很多朋友來問我意見,我總是叫他們離開香港,去外邊闖 一下、見識一下、學習一下人家是怎樣做事、怎樣創業。有幸回來後,再想一下,在香港這個奇特的城市,你自己可以如何自處。(去外國闖一下不是普普通通的去 working holiday 摘一下水果這麼簡單,此乃後話,容後再述)
近來很多有關中港關係的討論,但內容很多時將整個問題簡單二元化。塵世間的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現在的中國有很多問題,身邊的朋友都聽過我的抱怨。但同一時間,中國的經濟發展到現今這個程度,並不是簡單的說中共控制、鎖國、抄襲就能解釋透徹。
其實不論是中國,或者是矽谷,他們能夠有這些發展,當中必定有過人之處。缺乏理解而盲目地去追隨/否定,絕不恰當。在我們抱怨中國、或者羡慕矽谷的同時,是不是應該認認真真的去了解一下,人家成功背後的原因,將人家的優點學過來,再為自己增值呢?「知己知彼」,就是這個意思吧。
源起
2010 年去了北京一個月,之後斷斷續續也去了幾次。因為在那一家公司工作的機會,我認識了一些要好的朋友。這幾年間,一直跟他們保持聯絡。
他們當中,有人本身的公司被當局封殺;有人是有經驗的創業家;有人曾在美國的 IT 大公司任職;有人是學有所成的海歸;有人是去北京尋夢的;有人是 ABC;有人是北漂港人。
這些年來,他們都從那家公司走了出來,有些人去了再創業、有些人去了其他的團隊、有些人去了海外深造、有些人自立門戶接案子做。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通點,是香港人沒有的。我認為,如果香港人能從中學到他們的優點,我們還可以有很多的機會。
我最初的公司在 2012 年關門。這一年多來,深圳、廣州、北京、台北、甚至西雅圖和矽谷都去了。每次回到香港,總覺得有點不甘心,為什麼我們香港做不到的事,人家會做得到,而且都做得很好。
從美國回來,離開了之前的團隊,終於給我多一點空間和時間,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結果,就寫了這幾篇文章。
後記
我承認,我有點眼高手低,低估了寫這幾篇文章的難度。這篇總結,希望能將我的觀點清楚地表達一次。
這個城市,實在不適合我們吃資訊科技這行飯的人。我經常跟朋友說,我對這個城市有點死心,實在太多問題不知如何解決,當然我也沒能力去做甚麼。
前輩曾說,你還會去罵,代表你還是很緊張這個地方。也許是吧,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這幾篇文章,就當是盡一點綿力。大家看完覺得同意,就想一下自己還能做甚麼;覺得不同意,就當是有一個瘋子在發神經「發噏風」了吧。
「北京那些事」系列
原文標題:北京那些事(4) : 香港何去何從
[hong kong photo: Marianna Chan; feature photo: jamesjyu cc Licensed]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築起深偽時代新防線(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術的高速普及,讓資訊世界急速邁入一個真假難辨的新時代。文字、圖片、音頻和影片的製作門檻被徹底拉低,任何人只需輸入簡單提示,即可生成極具迷惑性的內容。
- Posted October 17, 2025
- 0
-
民調|全球逾七成人憂AI普及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調查顯示,儘管全球多數民眾對人工智能(AI)已有一定認識,惟逾七成受訪者對AI普及感到擔憂。
- Posted October 17, 2025
- 0
-
亞洲智慧創新大獎|泰隊伍革新能源業選址奪獎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昨舉辦「2025亞洲智慧創新大獎」頒獎禮,泰國隊伍RIFFAI同時獲頒榮譽大獎及「商業應用獎」金獎。
- Posted October 17, 2025
- 0
-
物聯網部署|沃爾瑪無電池物聯網 覆蓋美國
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跟以色列科技公司Wiliot合作,在全國供應鏈部署無電池「環境物聯網」(Ambient IoT)傳感器,目標是在明年底覆蓋9000萬個貨板。
- Posted October 17, 2025
- 0
-
Copilot新功能|聲控AI分析畫面
除了滑鼠、鍵盤及觸控,現時更多人習慣聲控人工智能(AI),以自然語言輸入資料。微軟(Microsoft)昨介紹實驗性AI代理Copilot Actions,主要使用視覺及高級推理,以模擬人類點擊、輸入及捲動操作。
- Posted October 17, 2025
- 0
-
AI數字人帶貨|引流量拓內地 自媒體須「跟得貼」 善用智能工具營銷
現時經營電子商貿或自媒體,除了以人工智能(AI)製作媒體內容,部分公司更開發「AI數字人」,甚至結合AI代理自建工作流程。
- Posted October 17, 2025
- 0
-
ApexPay 完成 Pre-A 輪融資|攜手偉仕佳傑推動企業級穩定幣結算網絡落地
亞洲領先的Web2與Web3全棧式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平台ApexPay Technologies Venture Limited宣布,已完成由偉仕佳傑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偉仕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及產業資本參與的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達數百萬美元。雙方將共同推進穩定幣在企業級跨境結算場景中的合規應用,目標於未來12個月內實現T+0/1的高效結算體系,並優先面向企業客戶提供試點服務,後續將依監管要求逐步拓展服務範圍。
- Posted October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