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Startup:風險投資可能是創業的致命傷
編按:本文作者為倫敦商學院副教授John Mullins ,新作包括《The Customer-Funded Business: Start, Finance, or Grow Your Company with Your Customers’ Cash》
上兩代的創業家,他們已對由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天使投資者(Business Angels)、企業孵化基金(Incubators)等形成的風險投資社群力量深信不疑,認為引入風險投資是創業階段的重頭戲。的確,風險投資不時會為投資者帶來驚人的回報;而且那些擁有龐大規模和價值的公司,不少都是由風險投資社群所創造的生態系統中孕育出來。
可是,有沒有人告訴你,絕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從來都沒有拿取風險投資這回事?
以成立於2005年的丹麥公司 GoViral 為例,創辦人之一的Claus Moseholm利用當時正在冒起的互聯網力量,帶起了病毒式廣告影片熱潮。其病毒式廣告影片推廣活動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為這間公司提供了可供穩步上揚的發展資金,並讓Claus及其合伙人把 GoViral 打造成歐洲最頂尖的病毒式影片內容發佈平台。在2011年,GoViral 以9,700萬美元賣出。在此之前,GoViral 並沒有拿過任何投資基金,其所有資金完完全全是來自客戶。
事實上,風險投資有機會損害一個初期創業的健康成長。聯合廣場風險投資基金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Fred Wilson曾說:「一間公司在初創階段和A輪融資階段(Series A round)獲得的投資金額愈高,其公司的成功率就愈低。你沒聽錯,我的確是這個意思。我一直留意到,取得更少的投資基金說不定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Fred Wilson的觀察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太早融資會帶來很多致命傷。這些弊端會貫穿整個投資週期,影響深遠。
-
獲得風險投資會分散你的精力。與風險投資公司作初步接洽基本上已與一份全職工作無疑,你甚至要付出更多精神時間。最終要獲得融資,更需要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這會令創業家分心,即使獲得融資也未必能用於有助企業成長的重要工作上。Connect風險投資公司的創辦人Bill Earner也說過:「在你的目標客戶群中獲取企業發展的資本,是逐步獲得風險投資的必經之路——生意做好,風投自然來。」
在你燒光別人的錢之前,為什麼浪費那麼多時間去說服投資者,而不利用那些時間去說服你的潛在客戶購買——或者研究他們為什麼不買呢?作為客戶融資型企業(customer-funded business)的創辦人兼投資者Erick Mueller認為,迎合客戶的需求比起討好投資者有趣得多。
-
風險投資協定與股東協議會成為你的負擔。投資者總不希望你冒任何風險。如果你在融資之前還未真正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亦即是投資者口中的「市場風險」,風險投資將處處給你設限,甚至讓你連市場需求都無法證實。投資者為防止自己吃虧,通常會向初創企業定下繁複的條款。當簡潔易明的風險投資協定轉化為艱澀難懂的股東協議,這些條款將成為你創業的絆腳石。
-
風險投資所提供的意見並不一定是對的。哈佛商學院教授Josh Lerner對風險投資基金回報率的研究發現,超過一半風險投資基金的回報率僅為個位數。更糟的是,僅有20%的基金能達到或超過20%回報率,即一般風險投資者期望所得的回報率。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近五分一的基金錄得負回報率。由此可見,千萬別對風險投資所提供的支援或增值服務具太高的期望。不幸的是,你很有可能不得不遵從他們的「明智建議」。
-
你的賭注已經很小——但它們會讓其更小。就像當年Steve Jobs為蘋果融資一樣,當你決定引入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時,你就必須交出公司的一部分以換取資本,而你往往需要交出很大部分。你所交出去的部分,亦會隨著融資的次數而愈變愈大。另一邊廂,戴爾則利用其個人電腦客戶的預繳款項作創業及早前發展的經費。而Claus Moseholm及其合伙人同樣在沒有任何外來投資的情況下,成功帶領GoViral一直發展。在賣掉公司之前,除一名合伙人早將股份賣給一位成長資本投資者(Growth Capital Investor),各人仍維持原有股權。
最好的消息是,如果你選擇在創業階段的後期進行融資的話,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弊端都不會出現。為什麼?因為客戶已在你的手中,你是企業真正的掌舵人,而投資者將主動向你公司叩門,任你挑選。
勝算不在你手。以上情況的確實對你不利,但比起苛刻的協議條款、效用存疑的建議和股份被分薄等問題,最大的難題在於那些贏得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本身。即使是典型的成功基金組合,每10間獲投資的公司當中,平均也只有一至兩家能像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科技巨頭般帶來豐厚的回報。
於2012年,僅僅是Facebook已佔全美國超過35%的風險投資基金退出值(VC Exit Value)。投資組合中或有少部分公司仍能償還當時的投資額,但餘下的大部分公司則讓投資血本無歸。在風險投資的遊戲中,往往是靠幾個大贏盤來番本,所以大部分VC都是在玩All-or-nothing的遊戲。這樣的勝算,你願意押下你的心血去玩嗎?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掌握下指令 釋放AI真潛力(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具如Deepseek、ChatGPT和Perplexity等迅速普及,愈來愈多人開始嘗試利用AI寫作、整理會議紀錄、翻譯,甚至進行商業分析。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YouTube新政策|生成影片泛濫 YouTube出招嚴打
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最近公布兩項政策變動,將從下周二(15日)起開始生效。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Grok 4|號稱學術能力達博士級
美國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AI)初創xAI,昨天發布最新版聊天機械人Grok 4。馬斯克稱,Grok 4是「全球最強AI模型」,處理學術問題的表現達到博士級。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三星新摺機|Z Fold 7僅厚4.2毫米
南韓三星電子周三(9日)發表3款全新智能摺機,分別是像書本折疊的Galaxy Z Fold 7,儲存空間為256GB至1TB,售價15198港元起。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Comet|力撼Chrome霸主地位
據網絡分析公司StatCounter今年6月數據,Google Chrome擁有超過30億用戶,穩佔全球瀏覽器63.35%市場,大幅拋離排名第二、市佔率僅16.25%的蘋果公司Safari。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Comet|Perplexity推AI瀏覽器 當上網秘書 聲控自動執行任務 如「第二大腦」
不少科企自研網絡瀏覽器,透過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替用戶自主執行及決策一系列操作,這不但深度整合各項技術,亦有助企業收集用戶行為數據。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AI驅動地質工程轉型(湛家揚博士)
在全球邁向智慧城市與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地質工程正悄悄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智慧革命。
- Posted July 1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