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Startup:風險投資可能是創業的致命傷
編按:本文作者為倫敦商學院副教授John Mullins ,新作包括《The Customer-Funded Business: Start, Finance, or Grow Your Company with Your Customers’ Cash》
上兩代的創業家,他們已對由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天使投資者(Business Angels)、企業孵化基金(Incubators)等形成的風險投資社群力量深信不疑,認為引入風險投資是創業階段的重頭戲。的確,風險投資不時會為投資者帶來驚人的回報;而且那些擁有龐大規模和價值的公司,不少都是由風險投資社群所創造的生態系統中孕育出來。
可是,有沒有人告訴你,絕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從來都沒有拿取風險投資這回事?
以成立於2005年的丹麥公司 GoViral 為例,創辦人之一的Claus Moseholm利用當時正在冒起的互聯網力量,帶起了病毒式廣告影片熱潮。其病毒式廣告影片推廣活動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為這間公司提供了可供穩步上揚的發展資金,並讓Claus及其合伙人把 GoViral 打造成歐洲最頂尖的病毒式影片內容發佈平台。在2011年,GoViral 以9,700萬美元賣出。在此之前,GoViral 並沒有拿過任何投資基金,其所有資金完完全全是來自客戶。
事實上,風險投資有機會損害一個初期創業的健康成長。聯合廣場風險投資基金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Fred Wilson曾說:「一間公司在初創階段和A輪融資階段(Series A round)獲得的投資金額愈高,其公司的成功率就愈低。你沒聽錯,我的確是這個意思。我一直留意到,取得更少的投資基金說不定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Fred Wilson的觀察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太早融資會帶來很多致命傷。這些弊端會貫穿整個投資週期,影響深遠。
-
獲得風險投資會分散你的精力。與風險投資公司作初步接洽基本上已與一份全職工作無疑,你甚至要付出更多精神時間。最終要獲得融資,更需要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這會令創業家分心,即使獲得融資也未必能用於有助企業成長的重要工作上。Connect風險投資公司的創辦人Bill Earner也說過:「在你的目標客戶群中獲取企業發展的資本,是逐步獲得風險投資的必經之路——生意做好,風投自然來。」
在你燒光別人的錢之前,為什麼浪費那麼多時間去說服投資者,而不利用那些時間去說服你的潛在客戶購買——或者研究他們為什麼不買呢?作為客戶融資型企業(customer-funded business)的創辦人兼投資者Erick Mueller認為,迎合客戶的需求比起討好投資者有趣得多。
-
風險投資協定與股東協議會成為你的負擔。投資者總不希望你冒任何風險。如果你在融資之前還未真正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亦即是投資者口中的「市場風險」,風險投資將處處給你設限,甚至讓你連市場需求都無法證實。投資者為防止自己吃虧,通常會向初創企業定下繁複的條款。當簡潔易明的風險投資協定轉化為艱澀難懂的股東協議,這些條款將成為你創業的絆腳石。
-
風險投資所提供的意見並不一定是對的。哈佛商學院教授Josh Lerner對風險投資基金回報率的研究發現,超過一半風險投資基金的回報率僅為個位數。更糟的是,僅有20%的基金能達到或超過20%回報率,即一般風險投資者期望所得的回報率。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近五分一的基金錄得負回報率。由此可見,千萬別對風險投資所提供的支援或增值服務具太高的期望。不幸的是,你很有可能不得不遵從他們的「明智建議」。
-
你的賭注已經很小——但它們會讓其更小。就像當年Steve Jobs為蘋果融資一樣,當你決定引入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時,你就必須交出公司的一部分以換取資本,而你往往需要交出很大部分。你所交出去的部分,亦會隨著融資的次數而愈變愈大。另一邊廂,戴爾則利用其個人電腦客戶的預繳款項作創業及早前發展的經費。而Claus Moseholm及其合伙人同樣在沒有任何外來投資的情況下,成功帶領GoViral一直發展。在賣掉公司之前,除一名合伙人早將股份賣給一位成長資本投資者(Growth Capital Investor),各人仍維持原有股權。
最好的消息是,如果你選擇在創業階段的後期進行融資的話,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弊端都不會出現。為什麼?因為客戶已在你的手中,你是企業真正的掌舵人,而投資者將主動向你公司叩門,任你挑選。
勝算不在你手。以上情況的確實對你不利,但比起苛刻的協議條款、效用存疑的建議和股份被分薄等問題,最大的難題在於那些贏得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本身。即使是典型的成功基金組合,每10間獲投資的公司當中,平均也只有一至兩家能像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科技巨頭般帶來豐厚的回報。
於2012年,僅僅是Facebook已佔全美國超過35%的風險投資基金退出值(VC Exit Value)。投資組合中或有少部分公司仍能償還當時的投資額,但餘下的大部分公司則讓投資血本無歸。在風險投資的遊戲中,往往是靠幾個大贏盤來番本,所以大部分VC都是在玩All-or-nothing的遊戲。這樣的勝算,你願意押下你的心血去玩嗎?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實踐可持續建築減廢方案(鄧淑明博士)
據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近年香港的公營部門及私營公司,每年建築工程費用總開支達到3000億元,可為業界提供實踐可持續建築的黃金機會,把「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原則」納入大型建築項目,筆者深表認同。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數碼科技體驗館|數碼港17間園區企業展成果
數碼港「數碼科技體驗館」正式開幕,即日起向企業及公眾開放。當中設有「提升效率」、「安全」、「互動體驗區」三大展區,展示人工智能(AI)、區塊鏈及Web3.0等最新前沿科技方案,涵蓋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DeepMind|聘專家安全開發AGI
科技巨企谷歌(Google)旗下人工智能(AI)研究團隊DeepMind,在英國倫敦公開招募「後AGI」研究科學家,研究通用人工智能(AGI)、超級人工智能(ASI)及機器意識,以至AGI對人類社會基礎的影響。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離心砲|美初創研建離心炮發射衞星
美國加州初創SpinLaunch主力研發巨型離心砲,計劃明年起發射數百顆微型衞星,在近地軌道(LEO)部署通訊系統Meridian Space。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嘲諷科技文化|矽谷過路處按鈕被駭遭惡搞
美國加州三藩市灣區等矽谷一帶,上周末起相繼有人發現行人過路處按鈕被駭,植入多條以人工智能(AI)合成的模仿語音,聲稱自己為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億萬富豪馬斯克,以嘲諷科技文化、AI及企業過度擴張等行為。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人形機械人|眾擎PM01機械人售價19萬
世界級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早前訪華,於深圳與「眾擎PM01」機械人共跳「斧頭舞」。最近這款人形機械人量產,在眾擎京東自營旗艦店上架,售價18.8萬元人民幣,預計到今年6月底才有貨。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AI代勞損信任|哈佛教授提醒 易遭識破損信任 企業CEO與員工交流 忌以AI代勞
最新一期《哈佛商業評論》刊登文章,探討企業高層及行政總裁(CEO)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代筆,或引發對內部信任的損害。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