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侵犯私隱|非法取生物數據 賠109億達成和解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社交平台Facebook(fb)在2011年推出一項「標籤建議」(Tag Suggestions)功能,聲稱可自動標記相中人物的姓名及賬戶資料。美國得州於2022年2月控告fb母企Meta Platforms,指在未經客戶知情及同意下,非法獲取當地人的生物識別數據,違反《捕獲或使用生物識別標識符法》(CUBI)及《欺騙性貿易行為法》(DTPA)。Meta周二與得州達成和解協議,同意5年內支付14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結束官司。

簡單而言,CUBI法例禁止任何人出於商業目的,捕獲個人的生物識別標識符,包括視網膜或虹膜掃描、指紋、聲紋或手部或臉部幾何形狀記錄,每次違規民事處罰最高2.5萬美元(約19.5萬港元)。得州檢察總長帕克斯頓(Ken Paxton)稱,這宗和解協議是涉及單一州份的歷來最大和解金額。根據一份法庭文件,第一筆5億美元的和解金,須於下月繳付。
谷歌面對同類指控準備抗辯
得州檢察官指控fb一方,透過自動照片標籤功能,從用戶上傳至社媒的照片及影片,收集了「數百萬次」生物識別訊息,侵犯當地人的私隱。在2021年11月,fb決定關閉其臉部辨識系統,並刪除超過10億用戶的大量生物辨識資料。

不過,這並非Meta首次就臉部識別被控,曾於2020年3月,與伊利諾伊州達成同類和解協議,涉及和解費6.5億美元(約50.7億港元)。以當地160萬名fb用戶計算,大約每人獲賠345美元(約2691港元)。
路透引述Meta發言人稱,公司期待探索未來的機會,深化其得州的業務投資,包括可能開發數據中心。無獨有偶,美國科企谷歌(Google)最近亦面對得州提出的指控,稱谷歌透過Google Photos、Google Assistant、Nest Hub Max等產品收集資料,違反該州的生物識別法。谷歌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指得州正在「尋求天文數字的處罰」,並交由律師行Willkie Farr & Gallagher代理案件。
以人工智能(AI)改頭換臉,濫用科技散播虛假資訊,這危險舉動隨時惹來麻煩。富豪馬斯克(Elon Musk)上周五在自家社媒X,分享網民戲仿美國副總統賀錦麗的片段,畫面取材自她的總統競選廣告,旁白卻換上AI生成的錄音。
微軟總裁促立法打擊深偽
微軟總裁史密夫(Brad Smith)周二在網誌撰文,呼籲美國國會通過法律,打擊深度偽造(Deepfake)行為,以防被用於欺詐、濫用及操縱。他期望提高透明度及問責制,建立公眾對AI技術的信心。
支持EJ Tech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ESG創造價值 不只是合規(湛家揚博士)
香港ESG生態系統正逐步發展,惟中小企仍面對資源有限、技術門檻高等挑戰。對中小企而言,ESG往往被視為額外負擔,因在現實經濟壓力下,企業首要目標是生存。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量子運算突破|英開發首台矽基量子電腦
英國量子運算企業Quantum Motion(QM),日前向英國國家量子運算中心(NQCC),交付業界首台使用可量產300毫米矽CMOS晶圓技術的全棧式量子電腦。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人才缺口|全球網安人才缺480萬增兩成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聯合多家人工智能(AI)、網絡安全企業或組織,發表最新一份《AI時代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宗教App|設AI訴心聲勁吸金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人工智能(AI)技術正促進「信仰科技」發展,許多宗教應用程式(App)配置AI聊天機械人,不僅吸引大量用戶訂閱,甚至成功吸引外部投資。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谷歌AP2|釐清AI代理交易責任
美國科技巨擘Google早前宣布推出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旨在為人工智能(AI)代理間的交易行為,建立安全、透明且可驗證的開源協定。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ChatGPT年齡預測系統|確保滿18歲 若未成年有企圖自殺 聯絡家長警方
一對美國夫婦上月入稟三藩市高等法院,指控ChatGPT開發商OpenAI及其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導致其16歲的兒子雷恩(Adam Raine)今年4月自殺身亡。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有關創科重點內容總覽
香港2025年施政報告經已公布!如果你不想錯過創科重點,EJ Tech為你整理了一份懶人包,讓你迅速掌握施政報告關於創科發展的主要內容,能幫助你輕鬆了解最新的政策動向。
- Posted September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