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3D成像技術 減病人接收輻射

By on July 18,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CT掃描常見用於醫療診斷、指導手術程序及製作3D骨科與解剖模型,以處理畸形、骨折及腫瘤等複雜病況,惟缺點是令患者暴露於高劑量的輻射之中。

4張X光片速成骨骼模型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一項人工智能(AI)技術,僅需病人2至4張X光片,最快一分鐘內建構立體三維骨骼與器官影像模型,與原先的電腦掃描(CT掃描)程序相比,有助病人減少接收99%輻射量。

創新AI模型由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兼醫學成像與影像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小萌研發,其應用層面涵蓋術前規劃、手術即時成像及定製植入物等領域,不但能加強保障病人安全,更大幅減省醫療成本,以及輪候CT掃描時間。

科大團隊與骨骼與金屬植入物打印器合照;左三為李小萌。(科大網上圖片)

現時CT掃描所需約400至500張X光成像,其費用一般是X光檢查的6至8倍。輪候時間方面,以公立醫院為例,優先病人個案輪候CT掃描,中位數時間為三周,而X光檢查一般可於數小時內完成。

數月內本地公院臨床試驗

科大團隊正與不同行業夥伴,包括醫療3D打印廠商科能三維技術(醫療)有限公司合作。新技術將於未來數月在一間本地公立醫院開展臨床試驗,若然成功,則有機會明年正式應用。

研究團隊亦正與其他醫院商談合作,希望將此X光生成3D骨骼模型的技術,應用到心肺成像方面。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