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Smart Sensing|物聯網配AI監控人流 高效省成本 Smart Sensing展覽實測 僅需簡單硬件

By on November 3,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創科訪談

近年業界探索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方案,意指在物聯網(IoT)系統追加人工智能(AI),讓邊緣裝置不僅連接與收集資料,還能協助分析或決策。本地初創Smart Sensing首席執行官鄧建國接受本報專訪,探討AIoT方案如何助力企業減低成本及優化決策。

鄧建國提到,邊緣裝置完成AI計算後,只會保留時間、地點與人數等數值。(何澤攝)

Smart Sensing為香港科技園培育公司,由科技大學教授成立,早期主攻射頻(RF)訊號定位方案,現時專注於AIoT及智能城市相關應用,最新的產品為AIoT人流統計方案,今年8月曾於灣仔合和酒店的「香港車仔展2025」實際部署,效果良好。

AIoT自動追蹤 伺服器減負擔

鄧建國稱,這種AIoT系統所需硬件簡單,僅用上一支腳架、手機或相容鏡頭,再配合一部筆記簿電腦,「部署可能只要兩三個鐘頭」,近乎「即插即用」就能開始拍攝,並在本地透過AI技術完成人流計算、密度分析和即時快照。根據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的實測數據,類似方案靠單鏡頭每分鐘即可點算500人以上。

鄧建國介紹,AIoT系統所需硬件簡單,一支腳架、手機或相容鏡頭,再配合一台筆記簿電腦即可部署。(何澤攝)

除了部署時間縮短,AIoT方案也能提高運算效能。以往視覺人流計數常見做法,是從影片逐幀反覆比對越線情況,容易造成數據延滯失準,並且要求強大的中央伺服器支援。Smart Sensing方案配合優勢AI演算法,採用預判邏輯自動追蹤測量,因此「可以用一些低成本的中央處理器(CPU)、圖像處理器(GPU)來實現」。

航拍機輔助 取代人手巡場

鄧建國又指出,AIoT方案可令過去難以估算,或需大量人手的場景,也能精準點算人流。以海旁走廊等戶外環境為例,主辦單位原本需要派出多組人手巡場記錄,不過現在透過「航拍機5分鐘飛一次數一數」即能做到,大幅縮減成本。

最後,AIoT技術還有靈活彈性,迎合不同客戶、場地需要。即使監測點位繁多,亦可透過多個邊緣裝置協同運作,再由主控電腦統一管理。況且系統本身還能針對特定區域、設置警示閾值,協助現場人員應對。Smart Sensing團隊每次部署更會落場勘察,協助設計鏡頭角度、設備擺位,確保方案實際落地。

採訪、撰文:郭文德

人工智能必讀好書

書名:AI For Beginners Over Fifty: Step-by-Step, Real-World Applications to Understand How AI can Streamline Your Daily Life, Benefit Your Health & Gain Precious Free Time

作者:Margaret Fields

簡介:本書適合50歲以上初學者,介紹如何以人工智能簡化日常生活、改善健康,並節省寶貴的時間。

相關文章:Smart Sensing|人臉模糊化處理保障私隱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