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創新產品與私隱疑慮 (方保僑)
早前榮獲Meta邀請,到訪其位於美國加州的Menlo Park總部,出席一個關注全球私隱問題的研討會。Meta作為科技界巨頭,提供的服務不只是社交網絡,更加積極發展各式各樣的新科技產品,其中包括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 MR)眼罩、智能眼鏡及人工智能(AI)等。

但隨着這些高新科技的出現,Meta在多個領域上亦遇到不少私隱疑慮,研討會環繞以下問題深入討論:
1. 混合實境
Meta推出了第三代的Quest 3 MR眼罩,在虛擬世界裏提供沉浸式體驗,也設有擴增實境(AR)的功能,讓大家輕易進入元宇宙。然而,這是否意味着Meta正在收集用戶於使用Quest 3時的數據?元宇宙內的一舉一動,是否受本地及其他國家私隱條例管制?

2. 智能眼鏡
Meta與Ray-Ban推出第二代智能眼鏡Meta Smart Glasses,拍照和錄影的解像度更高,也可以利用其進行Facebook或Instagram的串流直播。不過,功能增強的背後,有否好好保護用家和其他人的私隱?如何令周遭被拍攝的市民,得知自己正在「被錄影」中?

3. 廣告策略
Meta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都依賴廣告收入,利用用戶數據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廣告固然可以增加廣告效益,但從私隱角度看,這也引起不少疑慮。究竟用戶有多了解自己的數據被使用的細節?這是近年來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4. Meta AI技術
宣布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Meta AI,打造的NLLB-200是首個可針對200種不同語言,提供先進翻譯的單一人工智能模型,並已在每種語言的廣泛評估中獲得驗證。然而,這項技術會否過度解讀我們的情感,或者收集過多個人資料或商業機密,而成為私隱風險呢?
Meta表示,相信人工智能應該造福社會,因此會致力改善負責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確保Meta的人工智能對大眾和社會作出有益的使命推動。Meta將透過與專業人士、政策利益相關者和有實際經驗人士定期合作,不斷構建和測試方法,促使Meta AI的機器學習系統設計和使用有承擔和負責任。
Meta每項新科技產品都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惟新技術同時衍生新私隱疑慮。用戶在享受科技造就的便利外,也必須提高警覺,確保私隱不受侵犯。對Meta來說,除了要關注產品的創新度,亦需要重視用戶的私隱保護,與決策者和資料保護專家合作,以符合用戶期望,這樣才能取得大眾信任。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輕老年」藉AI開啟新賽道(黃岳永)
最近商台DJ阮小儀在節目中宣布退休,讓聽眾既感到不捨又驚訝。50多歲的她,為何選擇放棄穩定的事業,走向人生另一條賽道?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
-
機械人|全自動清潔廁所機械人攻港
第一太平戴維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Savills)與Primech Holdings Limited,昨宣布雙方子企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出席簽署儀式。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
-
AI執相|求職者AI生成頭像博取錄
隨着市場競爭加劇,近期愈來愈多求職者,選擇利用人工智能(AI)工具,修改或生成其頭像相片,在履歷與社交平台塑造專業形象。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
-
WhatsApp更新|禁接入外部聊天機械人
美國科技巨擘Meta近日更新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的商業應用程式介面(API)政策,明年1月起禁止其他人工智能(AI)公司,在平台上提供聊天機械人服務。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
-
AI教材|韓引進AI教科書觸礁 恐爆退訂潮
南韓教育部於2023年發表《AI數字化教科書推進方案》,原本打算分四階段將AI教材,納入中小學的義務教育內容。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
-
本地科研成果|浸大App分析舌苔 識別糖尿病
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5」,即日起至下周日(26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展出多項本地創新發明及科研成果。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
-
本地科研成果|科大AI診斷四大癌症 95%準確整合50萬切片影像 制定個人化療法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醫工交叉聯合創新中心主任陳浩帶領的團隊,近日研發創新人工智能(AI)系統SmartPath,整合臨床診斷、分型、生物標記物量化、治療評估及預後跟進功能。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