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物理系開發了一種超薄柔性薄膜,塗層厚度僅超過一微米,比傳統矽片薄了150倍,可應用於幾乎任何建築物或常見物體的表面上,例如屋頂、汽車、背包,甚至手機背面,有助降低建造及安裝成本。這一款新型吸光材料,由多層鈣鈦礦光吸收層堆疊而成,可提供超過27%能源效率,比傳統單層矽光伏發電高5%,未來有望將效率增至45%以上。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Microsoft Teams將於12月推出更新,平台將使用辦公室WiFi追蹤員工位置,以滙報用戶是否在公司辦公。
「山石網科大灣區及東南亞網絡安全研討峰會」上周圓滿結束。山石網科(688030.SH)董事長兼CEO葉海強致詞時稱,去年公司升級海外戰略,明確「深耕港澳、輻射東南亞、面向全世界」的新藍圖。
在最新一期《科學.機械人學》期刊,發表一項「仿生光響應水凝膠軟透鏡」(PHySL)技術,聲稱能自主地從環境中獲取光學能量,透過全光學控制實現調整焦距。
近年各地政府逐步在公務層面,引進人工智能(AI)技術,即使俄羅斯也不例外。
臨近萬聖節,外國總發生不少「靈異」事件。科技媒體Gizmodo報道,最近社交平台TikTok瘋傳一段短片,兩名男子乘坐特斯拉電動車,在墳場小路上緩慢行駛。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