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支付大戰如箭在弦(梁偉峯)
齊集內地及本地 fintech 創業者:錢方、WeLab、Bitcoinnect 及更多嘉賓,討論最新 fintech 趨勢及發展機會,《互聯網金融科技峰會》只此一場,費用全免 — 立即報名。名額先到先得。
流動支付及手機付款技術討論了多年仍然「只聞樓梯響」,尚未能普及應用,當中涉及不少原因,包括未能出現一些主導性的付款方案。大家可能還記得過去兩年,曾經有流動服務供應商提出付款方案,在指定智能手機加上指定SIM卡後,便可用作「非接觸式(NFC)付款」,可惜效果未如理想,未能衍生Critical Mass效應。
話雖如此,所謂瘦田沒人耕,耕開有人爭,繼去年底蘋果公司推出Apple Pay付款方案後,早前在西班牙的MWC大會上中,蘋果宿敵三星亦推出Samsung Pay付案方案,筆者相信今年第三至第四季,這兩大巨頭將掀起流動支付大戰。
消費模式將更快捷方便
Apple Pay方案加入了NFC技術,容許用手機拍讀卡器作支付,用戶不受電訊商或銀行限制,可同時覆蓋美國八成信用卡用戶,令手機錢包潛在用戶數量大增。蘋果公司銳意數碼化以代替傳統信用卡終端,只須用NFC連接到零售點系統,並配合加密資訊(安全基礎)、Apple ID(蘋果指紋身份)及Passbook。兼容的設備包括iPhone 6、iPhone 6 Plus及Apple Watch,雖然後者沒有Touch ID功能,但蘋果藉着檢測手表下皮膚或使用者第一次啟動手表時輸入的Pin碼,以確認手表使用者的身份。
至於三星,剛在今年2月收購美國移動支付公司Loop Pay,出乎意料地這麼快便推出Samsung Pay,可見流動付款市場的確非常吸引,而且可對三星連續5季下滑的智能手機銷量有所幫助。Samsung Pay跟其他付款服務最大不同之處是,除了支持NFC技術外,還可以向下兼容磁條卡刷卡機,而美國現有90%收銀機支援磁條卡刷卡,故Samsung Pay對於不希望更換收銀機的商戶很具吸引力,尤其是一些沒打算升級系統的小型商店,無法使用Apple Pay或Google Wallet,Samsung Pay可能是唯一選擇。
據了解,Samsung Pay藉着指紋掃描驗證付款,然後通過與商戶的收銀機終端接觸而完成交易,並採用KNOX和ARM的TrustZone來保護用戶付款數據安全。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在這場流動支付大戰中,最大的贏家是消費者及各大小商戶,包括Visa和MasterCard,未來將有更完善的付款方案推陳出新,最重要是讓全世界接受流動支付方案,令未來的消費模式更快捷更方便。
更多梁偉峯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Grok 4戰略部署藏倫理隱憂(車品覺)
作為一名科技觀察者,對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xAI上周發布的Grok 4,表現確實令人眼前一亮。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智慧工地|地盤設機械人巡邏更添安全
本港建築界面臨人手短缺問題,引入自主巡邏機械人、智能影像分析、邊緣計算等創新科技,可藉人工智能(AI)提升安全及效率。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研新QRLED 更耀眼節能
發光二極體(LED)過去數十年,早已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以至量子棒發光二極體(QRLED),近年亦急速發展。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Grok新功能|新推動漫風虛擬伴侶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AI)初創xAI,日前突然在旗下Grok應用程式加入伴侶(Companion)功能,容許玩家跟動漫風格的AI角色對談,觸發網絡社群討論熱潮。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Prometheus|Meta超級數據中心 明年啟用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一(14日)預告,在運算領域投放「數千億美元」,興建多個吉瓦(GW)級叢集(cluster),首座超級數據中心打算明年啟用。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常用AI令人變蠢?|MIT研究受質疑 用者思考量減少 不等於削弱思考力
早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研究引來廣泛關注,當中聲稱學生在使用ChatGPT寫作過程中,大腦活動明顯下降且記憶力變差。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