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全球博弈影響深遠(方保僑)
輝達(Nvidia)2024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業收入達到171.1億美元(約1335億港元),佔其全球總收入13%。如此龐大的市場份額,以致輝達無法輕言放棄。然而,美國政府於今年4月,把輝達專為中國設計的H20晶片納入出口禁令清單,瞬間切斷這條關鍵銷售渠道。
H20這款性能已多重削減的晶片,其運算能力雖不及H100或H200,但仍被視為中國企業發展人工智能(AI)的關鍵硬件。據悉,阿里巴巴(09988)、騰訊(00700)與字節跳動曾在2025年首季下單超過160億美元的H20晶片,如今這筆訂單能否履行仍是未知數。
輝達在提交給美國證交會的文件坦言,受禁令影響,該公司估計在第一季財報中認列約55億美元的額外損失。其數字突顯了中國市場對輝達的重要性,也迫使該公司必須迅速調整策略,以維持在市場的競爭力。面對美國出口限制,輝達若繼續依賴現有的圖像處理器(GPU)架構生產AI晶片,必須進一步降低性能,以符合最新規範。
然而,過度閹割將令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甚至可能被華為昇騰等本土晶片企業取代。為突破困局,市場傳出輝達正考慮轉向開發專為AI訓練和推理設計的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晶片,這可能是其長遠戰略的關鍵轉折點。
ASIC晶片的優勢在於高度定制化,相對通用型GPU,其能針對深度學習、推理運算等特定任務優化效能,同時降低能耗。Google與Broadcom合作開發的TPU(張量處理器)就是成功案例,其運算效率遠超傳統GPU。若輝達成功轉型,不僅能繞過美國政府的限制,還能在AI專用晶片市場站穩陣腳。
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近期在華盛頓一場公開活動中,強調AI技術發展需要全球合作,過多的出口限制反而會削弱美國競爭優勢。他呼籲美國政府調整AI技術出口規則,以確保美企能在全球市場保持領先地位。這表態反映科技巨頭的兩難處境,既要配合國家政策,又必須在商業與技術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為此,黃仁勳在4月中更親赴中國,與當地科技巨頭高層會面,通報輝達的晶片調整計劃。除了修改現有架構外,該公司也正研發新一代Blackwell架構的中國特供版本,顯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
輝達的抉擇不僅影響自身業務,更關乎全球AI技術的演進方向。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AI應用市場之一,在自動駕駛、雲計算、大型語言模型等領域的需求極其龐大。若輝達因出口限制而失去這一市場,可能加速中國自主研發,進而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長期來看,這可能重塑全球AI產業鏈的格局。反之,若輝達能推出符合規範且具競爭力的「特供版」晶片,將有助維持其在全球AI硬件市場的主導地位,同時推動AI技術的普及與創新。
這場博弈的結果,不僅是商業競爭的勝負,更可能決定未來AI技術的發展路徑與全球分工。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