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與可持續發展共存(湛家揚博士)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在企業及個人層面獲得顯著推動。然而,面對經濟衰退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決策者在投資可持續發展項目時變得更加謹慎,一些全球大型企業開始推遲其淨零碳排放目標,甚至退出相關聯盟。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應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我非常榮幸受邀參加今年ESG Xchange 2025香港峰會,主持了一場關於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與賦能技術的討論會,並向房地產、紡織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業界翹楚學習。此外,我還與來自劍橋大學的教授、香港可持續發展專家建立了寶貴的聯繫,並參與評審工作,認識了十多間在可持續創新領域表現卓越的初創企業──從節能技術到食品科技都有涉獵,令人印象深刻!

這次峰會帶來許多值得深思的議題,以下幾點尤其引人注目:
目錄
1.可持續發展的成本:我們能負擔多少?
可持續發展不應被視為企業的額外負擔,而是新的盈利中心,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和增長機會。成功的企業把可持續行動融入核心商業模式,並通過創新提升市場價值。例如,智慧能源管理不僅降低運營成本,還能提供節能解決方案,創造額外收入。真正的關鍵在於,企業如何把可持續發展轉化為競爭力。具備商業與可持續思維的領導者能夠識別機遇,讓可持續創新成為市場驅動力。企業不僅能夠履行社會責任,更能憑藉綠色轉型在市場佔據先機,確保在可持續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
2.如何在不確定時代推動可持續行動?
在市場環境充滿變數的時代,可持續發展應被視為機遇而非挑戰。透過共用價值,企業可將環保策略轉化為競爭優勢。房地產公司可為租戶提供節能獎勵,鼓勵綠色改造,並與供應鏈夥伴合作,推動可持續材料的使用,不僅提升品牌價值,還創造新的盈利模式。改變持份者的思維方式,是推動可持續行動的關鍵。企業可利用遊戲化機制,如競賽、獎勵與數據追蹤,激發員工在環保行動的主動性,使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當組織內部形成創新動力,可持續行動將不再是一項成本,而是驅動增長的力量。

3.為何規模化可持續創新如此重要?
試點項目能為可持續發展提供驗證和改進的機會,但唯有規模化推廣,才能真正改變行業。許多創新技術在小範圍測試表現卓越,卻因缺乏資金、政策支持或市場採納度而止步不前。如果無法突破試點階段,這些創新難以產生長遠影響,更難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真正落地。從煤炭轉型至生物科技等領域的成功經驗表明,規模化創新需要多方協力推動。
我們應攜手初創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大學、政府決策者及投資方,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生態圈,讓創新技術能夠在更廣泛的市場中應用,提升商業可行性,並加速可持續經濟的發展。唯有如此,可持續發展才能不僅是願景,更成為全球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
創新是一枚雙面硬幣,如何在追求盈利的同時創造社會價值,將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命題。讓我們攜手推動變革,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進步!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