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蘋果六大失誤 拖慢AI步伐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蘋果公司(Apple)於去年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預告推出新功能Apple Intelligence。距離首次發布至今一年,其人工智能(AI)服務未見實質進展。蘋果服務業務高級副總裁庫埃(Eddy Cue)更擔心,AI對蘋果的影響,好比當年iPhone對諾基亞一樣,蘋果手機或在10年內變得不再重要。彭博記者格爾曼(Mark Gurman)發表長文,分析蘋果背後多項戰略失誤,大致可分為六大重點。
起步太遲 高層不願投資
首先,蘋果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費代里吉(Craig Federighi)等高層,不願大規模投資在AI,例如購買昂貴的圖像處理器(GPU)。原因是他們不認為AI是個人電腦或行動裝置的核心功能,也不想從開發iPhone、Mac及iPad作業系統中抽走資源。第二是蘋果起步太遲,ChatGPT於2022年底推出前,Apple Intelligence「甚至不是一個想法」,與OpenAI、Alphabet等對手相比,技術有着明顯差距。
低估市場潛力 技術問題多
第三個重點是,蘋果機器學習與AI策略資深副總裁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稱,AI代理距離真正取代人類,還有漫長道路要走。他揚言大多數消費者跟他一樣不信任生成式AI,報道認為此舉或錯估市場潛力。第四,蘋果開發團隊曾考慮,把語音助手Siri基建一分為二,惟發現新舊系統無法並存,「這就像打地鼠遊戲。你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出現三個問題。」
第五,蘋果最核心的圈子成員,他們一起工作幾十年,像家族企業一樣經營公司。相反,詹南德雷亞由谷歌跳槽過來,沒盡力為其組織爭取所需資金,他對待下屬又不夠嚴厲,縱容他們在總部免費用膳,惹來其他付費員工的不滿。第六個重點是,蘋果在宣傳產品時,功能往往未準備好,就已向外大肆炒作,落實日期卻一拖再拖。
彭博格爾曼指出,蘋果擁有23.5億部活躍設備,理應比許多對手有更多數據,但該企採取嚴格的私隱政策,反而阻礙其業務發展。消息稱,蘋果現於瑞士蘇黎世設有AI辦公室,正開發一種新軟件架構,完全建立在大型語言模型(LLM)引擎上,以取代現有的Siri混合體。蘋果據報跟美國AI初創Perplexity商討,研究能否成為Siri的ChatGPT替代品,以及在網頁瀏覽器Safari提供AI搜尋服務。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