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I趨勢|阿里雲王堅籲拓AI太空應用

By on May 23,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澳門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周三(21日)揭幕,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浙江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在演講表示,算力是進入人工智能(AI)領域的最大障礙之一,又強調不應只把AI局限在電腦或手機,現在正是思考如何將AI,應用於太空的好時機。

「三體計算星座」是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由之江實驗室及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將透過在軌實時處理數據,推動AI在太空的應用與發展。新華社報道,隨着本月14日太空計算衞星星座升空,「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

王堅認為,許多看似沒機會的小企業,實際上可能成為顛覆行業的力量。(中通社圖片)

建航天衞星計算網絡

每顆衞星最高算力達744 TOPS(每秒萬億次操作),相當於21顆蘋果A17 Pro晶片的算力,天基AI模型方面,搭載80億參數的AI模型,星間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達100Gbps。王堅透露,之江實驗室今年將完成逾50顆計算衞星的星座布局,計劃2027年前達到約100顆的規模。

被問及「三體計算星座」目的時,王堅稱:「我們不是為了造衞星,而是要在太空建構計算網絡。傳統衞星只能與地面通訊,而我們希望衞星之間通過激光互聯,形成『太空計算機』。這就像把互聯網搬到太空,讓計算能力擺脫地球限制,最終服務於深空探測、實時地球觀測等場景。」

王堅提到,世界一定是把最困難的問題,留給年輕人去解決。許多過去看似沒有機會的小企業,實際上可能成為顛覆行業的力量,例如DeepSeek、宇樹科技等。

人工智能發展遠超想像

對於內地大模型技術與「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距離,王堅指自己並不熱中AGI概念,AI的發展階段及能力邊界,將遠超人類的想像,是否被定義為AGI並不重要。

王堅鼓勵大家多關注應用場景,少爭論概念,當基礎模型能力真正的突破,往往來自意想不到的應用場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