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育科技|科大研發自動凍卵 港醫療展揭幕 5分鐘檢測早產風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本港社會面臨少子化難題,透過醫療科技支持育兒,結合各種人工智能(AI)方案,有助分擔為人父母的壓力。
第16屆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昨天在灣仔會展揭幕,現場展示多項醫療創新發明。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團隊的BioRocks,推出全球首款全自動化、高通量胚胎玻璃化冷凍與解凍設備,大大提高體外受精的成功率及效率,料為不育夫婦帶來新希望。
現時人手冷凍卵子或胚胎,成功率高度依賴人員技能。BioRocks創辦人舒怡瑋解釋,該公司累計擁有110項專利,其全自動玻璃化冷凍解凍儀,採用了先進的微流控技術,小鼠兩細胞實驗結果為例,其胚胎復甦率達99%;每小時冷凍及解凍的胚胎達1440枚,數量比手動操作多3倍。機器適用於人工輔助繁殖,待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後,便有望在內地及香港市場應用。
嬰幼兒自閉症譜系篩檢
另一方面,由愛爾蘭來港的健康科技公司EveryBaby,利用手持裝置及電化學阻抗圖譜(EIS),透過分析子宮頸組織預防早產。首席科學官梁紹麟受訪時提到,最快5分鐘完成檢查,提供可靠的早產風險指標,藉AI診斷以改善母嬰健康。他坦言目前未取得FDA認證,但在美國完成一次臨床測試,現獲阿聯酋衞生部有條件許可,期望把有關技術加快引入當地。下一步將放眼中國市場,未來有意以18A(為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形式,在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
從懷孕、胎兒期到兩歲這段時間,為幼兒腦力發展「黃金1000天」。數碼港培育初創藍天精準醫療科技創辦人林蕙芬提到,在新冠疫情後,幼兒大多困在家中,衍生抑鬱等精神科問題。該公司研發的「自閉症譜系障礙及早識別篩檢」(CAS)項目,透過大數據及AI系統,為18個月或以下的嬰幼兒,提供非入侵性檢測及分析,例如基因檢測、腦電圖及大便細菌叢,評估他們患上自閉症的風險。
林蕙芬表示,家長只要身在家中,在手機上傳子女的遊玩影片,AI付費程式就會計算風險,「分析喊聲可以八成準確率」。若發現小朋友疑有徵狀,可轉介去協康會或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在大腦發育黃金期內預早治療。此外,她手持的陪伴機械人Moxie,產品由美國科企研發,跟4歲以上的幼兒互動,例如對話、跳舞等。她補充,以往兒科醫生要兩個小時,方可為幼童完成檢測,現時有齊數據之後,最快十分鐘便可確診。
腦電圖測重度憂鬱87%準確
現場亦有AI方案針對學童需要,專門篩查「重度憂鬱症」(MDD),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安神生物科技展示醫療級頭戴式產品,結合美國、加拿大、伊朗及中國地區的人類腦電圖(EEG)數據。該公司產品經理朱盈盈受訪時稱,演算法的精準度高達87%,10分鐘內分析出結果,比傳統做問卷調查更有效率。她亦提到,目前提升辨識準確度,之後再申請FDA認證,逐步在本港市場推出。
今年展覽以「智慧醫健 創新體驗」為主題,聚焦領先醫療技術、樂齡科技及綠色方案三大範疇。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致詞表示,政府將撥款逾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支持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進駐。現時InnoHK設立29個研發中心及實驗室,聚焦醫療科技、AI及機械人等領域,均由香港機構與內地或國際機構合作成立。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