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By on July 3, 2025

本文作者湛家揚博士,為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創會主席,為《信報》撰寫專欄「創科新視野」。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30多年前,我在美國大學修讀電腦科學學士課程時,老師教了我們一句簡單但深刻的話:「Garbage In, garbage out.(輸入垃圾,輸出的也是垃圾。)」當年這主要是提醒我們須輸入準確的資料,否則計算機程式無法得出正確結果。

「Garbage In, garbage out.(輸入垃圾,輸出的也是垃圾。)」(shutterstock網上圖片)

時至今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和具主動行動能力的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發展如火箭般迅速,而老師這句話依然毫不過時,甚至變得更加重要。在AI時代,企業領袖更應重視數據品質、數據素養與人類判斷力。

現時不少企業已開始應用GenAI協助撰寫內容、整合數據和支援客戶服務。隨之而來的是Agentic AI,它們不只等你下指令,更會主動幫你訂立目標、自行決策並執行任務,乍看之下極具潛力,但若基礎數據質素不足,這些系統隨時會變成風險來源。

人工智能不是神仙,它們的能力來自學習過往的數據,如果所輸入的資料本身就偏頗、不完整或過時,AI最終產生的結果只會放大問題。

對企業來說,這種錯誤可能導致市場預測失誤、顧客服務判斷錯誤,甚至招致營運和合規風險,尤其Agentic AI系統可自行運作,一旦輸入有問題,錯誤將無聲無息地擴大。

那到底什麼是「好」的數據?企業未必人人懂寫程式,但評估數據質素,卻是每位管理人員都應關心的事。一套好的數據,應具備以下條件:

1.準確:是否真實反映現況?有否錯漏或過時?

2.相關:是否針對當下的業務問題和目標?

3.具代表性:是否涵蓋不同角度與群體,而非只集中某一地區或客戶層?

4.無偏見:是否潛藏歷史偏見或歧視而不自知?

5.一致性:是否在不同平台和部門中保持標準?

6.合法及合乎道德:數據收集方式是否符合私隱及法規要求?

AI進步,人類更需參與(Human in the Loop)。AI再聰明,也需要人類把關。人類的角色從未被取代,反而變得更關鍵。不過,這需要人類具備「數據素養」——才能理解、質疑,甚至糾正AI的判斷。否則,即使表面上是「人機協作」,其實人類只是被動接受,無從糾正錯誤。

AI進步,人類更需參與(Human in the Loop)。(shutterstock網上圖片)

這代表決策者需要:

1.批判性思維:不盲目接受AI結果,要學會問:「這結論合理嗎?」

2.了解數據出處:知道數據從哪裏來、涵蓋什麼、忽略了什麼?

3.有業務觸覺:將AI輸出放在實際業務場景中衡量利弊。

4.數據說故事,才有影響力:作為領袖,你不只是理解AI分析,更要懂得將這些見解轉化成有說服力的商業語言與敍述方式,讓同事、管理層或合作夥伴相信並付諸行動。

AI並不會取代人類的智慧,而是放大我們已有的判斷。好的數據,加上懂得批判與溝通的人類,才可以塑造值得信賴與負責任的AI未來。企業的競爭力,不止於擁有AI,而在於懂得駕馭它的人。

更多湛家揚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