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代工思維 發揮AI大用(林國誠)
人工智能(AI)已逐漸成為現代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許多人開始利用AI撰寫電郵、翻譯文章、整理筆記等,這些應用雖然便捷,卻常流於「碎片化」操作──即只讓AI處理一項項獨立、零散的小任務,未能真正發揮其潛力。AI的價值不應止於代工階段,更應進一步參與整體問題的解決過程,協助人類應對複雜、跨領域、具策略性的挑戰。
所謂「用AI解決大問題」,並非意味AI本身擁有所有答案,而是將其納入整個問題解決流程,包括資料收集、分析、建模、推論,乃至回饋與優化。AI不僅僅是輔助寫一句話,更是與人類共同構建一個能持續改進的決策系統。
以商業層面為例,AI可用於市場分析、預測銷售走勢,甚至自動生成策略報告,協助企業領導層作出更精準判斷。教育領域方面,AI應用不應只限於協助學生寫作文,而是設計個人化學習路徑,根據學生進度與理解能力,動態調整課程內容。公共政策方面,AI更可模擬不同政策選項對經濟、社會、環境的中長期影響,成為決策者的重要推演工具。
以大型零售企業為例,若僅利用AI整理訂單或處理客服對話,屬於典型的碎片化應用。但若能將AI深度整合至整個供應鏈管理流程,例如預測地區需求變化、優化補貨時機、分析物流成本,企業便能提升整體營運效率,減少庫存積壓與損耗,實現策略層面的優化。
要善用AI解決大問題,必須具備幾項關鍵能力。首先,跨工具整合力至為重要,能夠靈活運用各類AI工具,把不同功能串聯起來,讓資訊與流程無縫流動,發揮協同效益。其次,邏輯與架構力不可或缺,用戶需要清楚界定問題、拆解步驟,從而建立清晰的解決框架,才能讓AI正確介入並發揮最大效用。此外,人機協作思維同樣關鍵,應將AI視為高效助手,由人類主導判斷與方向,AI則輔助分析與優化,實現互補合作。具備這些能力,才能真正運用AI處理複雜、跨領域的挑戰,發揮其在策略與系統層面的價值。
讓AI幫忙寫電郵或整理會議紀錄固然方便,但若僅停留於碎片化代工層面,難以發揮其應有價值。真正能掌握AI潛能的人,會用它建立一個可持續運行、可不斷修正的解決問題系統。未來的關鍵能力,不再是「識唔識用AI」,而是「識唔識用AI去解決真正複雜的問題」。唯有當我們跳出代工式使用,真正與AI合作處理系統性挑戰,才算真正踏入智能時代的核心。
值得一提,香港電訊(06823)旗下品牌,包括1O1O、csl.及網上行等,現時亦提供多元化的AI課程,讓客戶免費參與。這些課程不僅介紹最新AI工具如DeepSeek、Copilot、Perplexity等,更着重於如何把AI實際應用在解決複雜問題,協助學員建立跨工具整合及問題分析作等核心能力。透過系統化學習,參與者能掌握運用AI處理策略性挑戰的方法,真正提升「識用AI去解決複雜問題」的實戰力。
更多林國誠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