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SagaDigits|港企倡「氛圍職場」與AI分工

By on August 11,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創科訪談

人工智能(AI)浪潮來襲,不論社會與企業,都必須重新定義工作。本報專訪思路富邦(SagaDigits)創辦人陳智銓、AI研究員Boris Kriuk,討論如何以目標導向與智能代理,推動未來工作模式革新。

陳智銓稱,早於互聯網年代,工作已呈現「碎片化」;無論求職、租樓,以至內容創作,人們都慣於處理微小、即時、非線性的任務,現在隨着AI興起,「一些重複推理的工作,可以用大模型去分配。」同時,陳智銓主張不用深入學習AI如何思考,只要透過自然語言,跟AI溝通「想做什麼」、分享彼此怎麼合作,這種工作模式可稱為「氛圍職場」(Vibe Workplace)。

陳智銓形容,人與AI關係「好似太極,最後都會融為一體」。(黃勁璋攝)

思路富邦為機電署導入系統

思路富邦為此提出「深度工作流程協調」(DWO)平台的構思,由AI分配任務、促進人機協作,讓兩者能各司其職,好比「條條大路通羅馬的AI版」,當中人與AI都扮演智能體代理的角色,朝向共同目標推進。

思路富邦提出DWO平台的構思,由AI分配任務、促進人機協作,讓兩者能各司其職;右起為陳智銓、Boris Kriuk。(黃勁璋攝)

團隊已跟機電工程署(EMSD)合作,在監控與流程管理導入AI技術,以驗證DWO系統可行性。陳智銓期望,憑此一政府部門案例,減少業界抗拒顧慮,增加其他機構採用意欲。

在技術上,部署AI系統面對的數據、安全等問題,其實都有辦法克服。唯獨於企業文化、用戶行為上,陳智銓承認教育和推廣AI的成本高,很多人仍基於惰性未肯改變,「文化同一時間要一齊改,才有一個意義。」

被問到分發任務的標準,陳智銓指DWO會考慮時、地、人、事四大要素,並尋找適當員工或AI去完成任務。毋須人類介入的任務可全由AI負責,其他項目則「變成很多人和機的合作」。

為免出現任務分工爭議,Kriuk稱DWO基礎設計已考慮人類參與流程的問題,容許人手參與、改動AI初擬計劃。陳智銓強調,決策責任的本質歸於管理層,無法被任何AI系統取代。

Boris Kriuk稱,DWO基礎設計已考慮人類參與流程的問題。(黃勁璋攝)

最後,陳智銓不擔心DWO或AI的發展,會擴大人與人、領導跟員工的疏離。相反,他認為這類平台能進一步獎勵主動、自省的人,而員工之所以會在AI浪潮下有失落感,歸根究柢跟領導風格有關。

採訪、撰文:郭文德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