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編程搶飯碗|讀電腦搵工難 失業率高達7.5% 求職陷「厄運循環」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人工智能(AI)技術逐漸取代初級職位,亞馬遜、Meta、微軟等科企大規模裁員,推動AI編程等自動化工具。美國《紐約時報》引述紐約聯儲銀行研究指出,當地電腦科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無法學以致用,其失業率高達6.1%至7.5%,甚至比生物學、藝術史畢業生更難搵工。學生形容自己陷入「AI厄運循環」,即是以AI工具(如Simplify)漁翁撒網式求職,卻被公司的AI即時拒絕申請。
自2010年代初以來,億萬富翁、科技高管,甚至美國總統都鼓勵年輕人學習編程,形容是「黃金職業入場券」,標榜有六位數的起薪點。《紐約時報》收到150多名大學生及近期畢業生的意見,他們來自馬里蘭、得州、華盛頓等州立大學,以至康奈爾、史丹福等私立大學。部分人申請了成百上千個科技職位,需要通過網上編程測試、實時編程考試及面試,卻往往以失望告終,甚至被公司「無聲拒絕」(Ghosting)。
年輕人應徵近6000次無果
以25歲的泰勒(Zach Taylor)為例,2019年入讀俄勒岡州立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他在2023年畢業後申請了5762個科技工作,僅獲得13次面試機會,最終未能獲聘一份全職工作。他今年打算投身麥當勞也被拒絕,理由是「缺乏經驗」,現已搬回老家領取失業救濟金。
白宮官員:職位流失被誇大
另一位21歲女生米什拉(Manasi Mishra),小學時編寫了首個網站,高中修讀進階計算課程,並在大學主修電腦科學。她今年5月在美國普渡大學畢業,暫時只收到一次面試邀請,是來自墨西哥連鎖快餐店。
美國白宮加密貨幣和AI事務負責人薩克斯(David Sacks)上周六(9日)在社交平台X指出,AI進展速度不如預期那麼快,「領先的AI模型將利用其智能自我提升、迅速超越對手,並達到『神級超智能』(Godlike Superintelligence)」的說法被過度誇大。」他認為,「工作機會將因AI而大量流失」的末日預測,就跟「通用人工智能」(AGI)一樣被過度吹噓。
阿爾特曼稱Z世代「最幸運」
Z世代是指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群,通常被稱為「網絡原生代」或「數碼原生代」。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接受Huge If True播客訪問時表示,Z世代可利用AI的強大工具,是歷史上「最幸運」的孩子。對於大眾對失業的恐懼,他回應稱:「有關情況歷史上都會發生,年輕人最善於適應。我更擔心的是那些62歲,不想再培訓或轉型的人。」他揚言十年後的大學生,或可乘搭太空船探索太陽系。
談到Z世代最值得投資的能力,傳奇創投家、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聯合創辦人科斯拉(Vinod Khosla)向財經雜誌《財富》斷言,未來3到5年內,「AI能勝任80%的工作」。儘管監管可能不允許,他展望10年至15年後,AI理論上能夠做高水準的心臟或腦部手術。他建議20多歲的年輕人培養快速學習及持續適應的能力;現時短缺的不是技術或資本,而是「做出關鍵選擇的能力」。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