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全球技術報告|AI企2030年入不敷支達6萬億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未來報告」
美國顧問公司貝恩(Bain & Co)發布年度《全球技術報告》,預計到2030年,AI公司需要創造2萬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年收入,才能滿足預期的運算能力需求。即使企業在銷售、行銷、客戶支援、研發領域,應用人工智能(AI)以節省開支,也需要產生8000億美元(約6.24萬億港元)的額外收入,以資助必要的數據中心,引發外界對AI產業估值及商業模式的質疑。
彭博產業研究顯示,到下一個10年初期,包括微軟、亞馬遜及Meta Platforms在內的大型科企,在AI領域的年度支出總額將增至逾50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
OpenAI及內地DeepSeek等公司發布的新模型,現正刺激對AI服務的需求,並且推動整個產業加大投資。關稅、出口管制,以及各國政府對自主AI的推動,則加速全球技術供應鏈的碎片化。
量子運算需時10年磨劍
貝恩預計,AI運算需求激增的速度,有望超過摩爾定律,即半導體效率提升速度的兩倍以上。到2030年,全球AI運算需求或飆升至200吉瓦(GW)。雖然技術及演算法的突破可減輕負擔,但供應鏈限制或供電不足可能阻礙這一進程。貝恩估計未來3至5年,企業將把高達10%技術支出,用於建構包括代理平台在內的核心AI功能。
貝恩研究表明,量子運算可望在金融、製藥、物流、材料科學等產業,釋放2500億美元(約1.95萬億港元)的市場價值。不過,至少還需要10至15年才能開發出足夠穩定的量子電腦,以取代生成式AI的訓練及推理工作負載。
人形機械人方面,仍處早期階段,嚴重依賴人工監督。早期試點機械人的公司,預計將引領產業發展。
OpenAI建5數據中心 總投資3萬億
OpenAI周二(23日)宣布將透過其「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與合作夥伴甲骨文(Oracle)及軟銀(SoftBank),在美國各地建造5個新的AI數據中心,未來3年將使計劃容量達到7吉瓦(GW),投資額超過4000億美元(約3.12萬億港元)。
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在網誌強調,實現目標極其困難,隨時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並需要從晶片到電源、從建築到機械人等層面創新。
阿爾特曼續稱,未來數月將研究一些計劃及合作夥伴,今年稍後再討論如何融資,而提升算力是增加收入的關鍵。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