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I「放大鏡」訓練辯論技巧(黃岳永)

By on September 30, 2025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治盟友、保守派網紅柯克(Charlie Kirk)遭遇槍擊事件,震撼整個美國。這位在過去10年間迅速崛起的爭議人物,因其在大學校園舉辦的「踢館」式辯論而為人所知,辯題涵蓋女權、性小眾(LGBT)、移民政策等熱話。他的風格強勢,懂得活用社媒引發輿論風潮。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治盟友、保守派網紅柯克(Charlie Kirk)遭遇槍擊事件,震撼整個美國。(法新社資料圖片)

柯克的辯論風格雖使他成為許多人心中的英雄,但也遭到批評,認為他以辯論之名推廣極端政治立場。老實說,我個人並不喜歡這種「零和遊戲」的辯論方式。然而,不論政治立場如何,政治分歧應當通過理性對話解決,而不是以血腥結局收場。

雖然有句話叫「真理愈辯愈明」,但如今的辯論,往往變成自我宣傳與群體對立的舞台。撇開政治目的,這些辯論卻也讓我們觀察到當中的辯論技巧與傳播策略,尤其在人工智能(AI)時代,這些觀察可轉化為自我學習的工具。

4個月前,柯克曾在英國劍橋大學與二年級學生米德爾赫斯特(Tilly Middlehurst)就墮胎、女性權利及宗教等議題展開辯論。這場辯論如同武林高手之間的比試:柯克是經驗豐富的辯論者,米德爾赫斯特則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的新生代挑戰者。這種「好戲對好手」的場面頗具觀賞價值,值得深入分析。

我將他們辯論的影片放在屏幕左側播放(YouTube速度設為0.75倍或1.5倍,視需要而定),右側打開NotebookLM,讓AI自動生成思維導圖。結果令人驚喜,AI將米德爾赫斯特的開場白「I’m a feminist」歸類為戰略性開局,並指出她如何透過框架式提問,迫使對方回應實質議題。

NotebookLM將米德爾赫斯特的開場白「I’m a feminist」歸類為戰略性開局,並指出她如何透過框架式提問,迫使對方回應實質議題。(網上圖片)

如果將學習視為一個三角形,那麼「知識×技能×態度」三者缺一不可,辯論正好融合這三者。以上述二人的辯論為例,辯論者需要掌握歷史數據、社會理論,甚至聖經章節,即「知識」;需透過框架式提問、反駁、控場等技巧來掌控辯論節奏,即「技能」;同時也需要自信、冷靜,不受挑釁影響,即「態度」。

在沒有AI的年代,觀看辯論多是「被動觀看」。如今AI提供了一套「放大鏡」,透過YouTube的慢放與重播功能,能快速掌握結構,聽懂每個關鍵詞;利用NotebookLM分析,AI會自動生成思維導圖,梳理出「戰術」;還可以使用ChatGPT和Perplexity對各項論點查證事實,甚至把辯論轉換為Q&A練習,模擬職場應用場景。

想更進一步,我們還可以聲音訓練,利用Plaud Note或錄音筆錄取自己的模仿演說,讓AI分析語速、用字、語氣,予以改進。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自己已能在不同場合(會議、演講、談判)即時辨識這些戰術,靈活運用。這就是所謂的「升呢」,從單純的觀眾,轉變為具備技能的實踐者。

這種方法不僅幫助我們理解社會分歧,更能鍛煉在工作和生活的表達與思辨能力。在AI時代,我們不必停留在「看熱鬧」,而是將辯論視為我們每人持續成長的訓練場。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