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鞏固香港航空業領導地位(陳漢偉博士)
香港一直是全球航空業的巨人,行政長官早前發表《施政報告》,重申香港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重要地位,指三跑道系統在過去兩年,已令客運及貨運航班增長逾六成。香港國際機場預計到2035年,每年可處理1.2億人次旅客及1000萬公噸貨物。然而,單靠基建不足以鞏固香港全球航空領導者地位,下個飛躍,來自人工智能(AI)。
隨着低空飛行載具及自動無人機投入運作,航空業將變得更複雜、更擠迫、更具競爭性。未來10年內,香港的空中交通將會倍增,這還未包括低空航班及無人機。要駕馭這個新空域,單靠人力協調已不足夠,AI才是關鍵。AI具備處理大量多模態數據、即時決策、預測分析及自適應控制的能力,是確保香港天空安全、智能、與世界無縫連接的核心技術。
香港航空擴展的規模令人震撼。三跑道系統是本港歷來最大型的基建項目之一,等同於在現有機場旁再建一座新機場。二號客運大樓由原本的登機及零售空間,明年將蛻變為配備先進行李系統、生物識別登機及智能候機區的全方位設施。除基建外,香港正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與珠海、深圳及廣州形成區域機場群,令香港不再只是獨立樞紐,而是高增長經濟圈的策略節點。
現代航空涵蓋空管、客流、貨運、安檢、維修及顧客等服務,傳統系統已難以應付這種複雜性。如在空管方面,AI可預測航道衝突並優化航線;物流方面,可預測貨運需求並簡化清關流程;乘客體驗方面,AI可提供個人化服務、減少等候時間並提升安全性。AI是航空生態系統中的無形副機師。
香港航空業已廣泛採用AI技術,從客流管理、飛機維修,到貨運追蹤和登機流程,全面提升效率與安全。AI協助預測維修需求、優化倉儲及清關、引導自主車輛運作,並透過面容識別簡化乘客體驗,這些創新不但改善營運,更鞏固香港在全球航空競爭的領先地位。
未來,生成式及代理式AI將成為空管中心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能同時聆聽多條通訊頻道、綜合雷達及天氣圖等多模態數據,並作出即時決策以優化航線及避免衝突。這些AI代理可大幅減輕人類工作負擔,提升高壓環境下的情景感知。
然而,將關鍵決策交予自主系統亦帶來風險。演算法偏差、系統故障及網絡安全漏洞,若未經嚴格測試及監管,可能危及安全。因此,人類監督、道德保障及透明問責,仍須居於核心位置。
雖然香港已邁出步伐,但競爭日益激烈。如新加坡樟宜機場正大力投資AI提升乘客體驗;首爾仁川機場部署智能航站樓及自主系統;上海及北京將AI融入雙機場生態系統,若香港遲疑,則有可能落後。這場競賽不僅是科技層面,更涉及監管和教育,香港必須加快AI監管框架、確保跨境合規,並建立強大的人才庫。
香港航空的未來,不僅關乎跑道與航站樓,更關乎智慧、靈活與遠見。只要投資AI研發、培育人才、擁抱創新,香港便能穩佔全球航空領導地位,不僅在基建,更在智慧領域。
天空愈來愈聰明,香港必須以AI領航。
更多陳漢偉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