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光纖量子通訊|完成網安測試 採用理大新晶片 應付大算力攻擊

By on November 13, 2025

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量子科技已在量子電腦、量子衞星與精密測量等領域釋放巨大價值,全球各地亦積極發展量子加密技術,以應付量子時代的網絡安全風險。香港理工大學成功研發一款量子通訊晶片,搭建本港首個量子通訊網絡,並完成全球最長光纖量子通訊網安測試,可適用於現行網絡通訊系統數據中心與計算中心,有助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等快速升級系統,以應對算力升級所帶來的網絡攻擊挑戰。

理大研發一款量子通訊晶片,並搭建本港首個量子通訊網絡;左起為劉愛群、趙汝恒,以及本科生學院副院長、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劉伯濤。(邱敏聰攝)

訊息隨機編碼加密 極難破解

理大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量子工程與科學講座教授、香港全球傑出創科學人劉愛群介紹,團隊以半導體技術自主研發一枚量子晶片,尺寸僅12毫米×4毫米,並運用香港HKCOLO.NET數據中心捐贈的光纖網絡,完成量子加密傳輸測試。

這光纖網絡長約55公里,連接港九新界4個節點,包括理大、香港城市大學,以及位於將軍澳、柴灣的兩間大型數據中心。期間量子晶片編碼,並發射光子組成的量子訊號,點對點之間加密及傳送訊息。

劉愛群介紹,團隊運用香港HKCOLO.NET數據中心捐贈的光纖網絡,完成長約55公里的量子加密傳輸測試。(邱敏聰攝)
量子晶片編碼後,發射光子組成的量子訊號,點對點之間加密及傳送訊息。(邱敏聰攝)

劉愛群指出,現時平均每隔39秒,就要面對一次網絡攻擊。利用超級電腦的數學模型,大概只花費6個月時間,就能破解網絡加密的鑰匙,因此現時每隔半年,就需要更新一次密碼。如今利用量子通訊加密,除了做到隨機加密,另一特點是由於量子不可複製,除非有量子電腦運算,否則現階段幾乎無法破解。

已申專利 可量產製成路由器

此外,晶片可以大批生產,再將之造成路由器,可兼容光通訊系統。若低軌衞星支援激光通訊,一樣可用光子加密,做到天、地全方位整合。

劉愛群指項目已申請專利,可理解為量子版數據機(Modem),它以1.25GHz(千兆赫)時脈高速運行,產生和傳輸量子編碼訊號,達到45.73kbps(每秒千位元)的穩定密鑰生成速率,支持實現百公里以上的加密光纖通訊。

量子晶片以1.25GHz時脈高速運行,產生和傳輸量子編碼訊號,達到45.73kbps的穩定密鑰生成速率。(邱敏聰攝)

此外,系統根據溫度變化、振動等環境因素調整,以保持連接穩定。今次研究最困難之處,劉愛群認為在於跨學科團隊的合作,團隊當中有物理、半導體製造、通訊、軟件及系統工程等人才,最後花費兩年才成功研發晶片。

劉愛群(右三)認為,今次研究最困難之處,在於跨學科團隊合作。(邱敏聰攝)

談到真正商業化的時間表,劉愛群估計,到明年中或底便可做到,「所以關鍵技術如果掌握好,其實可以做很多的合作,能夠在產業鏈範圍內,把這件事快速地做出來。」理大高級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提到,香港作為亞洲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更應提前為量子運算時代作好準備。今次科研成果除了回應國家「十五五」規劃戰略部署,亦配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發展先進製造及微電子的核心目標,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