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港話通」伴市民邁進AI時代(方保僑)

By on November 24, 2025

本文作者方保僑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香港的科技發展史較晚起步,曾一度落後於亞洲其他地區及中國內地城市。近年嶄新的創新科技,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AI)及本土語言模型,在本地及國際市場掀起浪潮,逐漸成為推動城市生活的力量。儘管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研發能力,但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和應用仍面臨挑戰。每項大型項目的成功,背後關鍵並非單靠演算法或算力堆疊。技術固然是基礎,但真正讓項目走得長遠的,往往是團隊文化與軟實力。

最新落地的「港話通」(HKChat)正是最好例證。這款被稱為「香港市民嘅AI好幫手」的AI應用程式(App),由港話通全維服務有限公司營運,並免費開放予香港市民使用。該應用程式能即時回應市民有關天氣、衣食住行、法律金融等各種查詢,採用了香港本土科研中心HKGAI(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的技術,特別支援廣東話、普通話及英語三語融合,並整合香港的本地知識庫和政府公開數據,旨在為香港市民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資訊服務,提升生活智能化和便捷度。

「港話通」(HKChat)免費開放予香港市民使用,能即時回應市民有關天氣、衣食住行、法律金融等各種查詢。(網上圖片)

目前「港話通」的試行版已推出市場,作為其Alpha測試的參與者,我深度觀察數月,見證「港話通」團隊上下齊心,以用戶的反饋為尊,落實以用戶為本的反覆運算路線。在不少創新項目中,外部建議常被視作雜音或被禮貌地推諉,甚至揣摩成難以落地的干擾。然而「港話通」做法截然不同,他們將每位測試者的反饋都視作寶貴資源,並迅速納入產品反覆運算,讓外部用戶的意見真正成為產品進化的驅動力。

與此同時,「港話通」更展現了打破學術高牆的包容與開放。團隊成員跨年齡、背景與專業,涵蓋研究者、科學家、工程師及文化創意人才,帶來跨界融合的創新思維。這種多元包容的文化,是技術持續領先和團隊高效合作的關鍵,科研成果能在短時間內轉化為市場應用。

「港話通」為本地創科產業提供了值得借鑑的「香港經驗」。作為智能城市的新工具,「港話通」象徵香港AI生態逐步成熟,有望串聯本地AI產業鏈,推動社會數字化進程。在AI時代,真正的突破不只是技術硬件,而是團隊文化與市場價值。未來香港創科的軟實力,必將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寫下重要篇章,並在國際舞台展現屬於香港的獨特聲音。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