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Miss
本地科研成果|理大檢測橋樑系統 耗時縮半
By 信報財經新聞 on November 25,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本港常用的傳統基建目視檢查方法,需要動用大量人力且主觀性強,對鋼筋腐蝕等地下缺陷的辨識能力有限,更要封閉道路方能檢查。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創新「智慧橋樑檢測系統」,能夠精準識別橋面裂縫及肉眼難辨的潛藏結構問題。該多層次系統整合理大自主研發的先進無損探測技術及人工智能(AI)模型,已於本地11座橋樑完成檢測。結果顯示,該系統可將檢測時間縮短一半,並顯著提升準確度至八成,有潛力在全港橋樑廣泛應用。
探地雷達 定位腐蝕鋼筋
由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Tarek Zayed教授帶領其研究團隊開發的創新系統,利用無人機、探地雷達(GPR)及紅外線熱成像(IRT)三種先進工具的組合取代人工檢查,收集橋樑表面及內部結構的全面數據,再利用AI模型自動化分析,提升檢測的準確度及效率。這項為期兩年的研究得到智慧交通基金的支持,該團隊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不同國際期刊,包括《建築與建築材料》、《建築自動化》及《高級工程資訊學》。
首先針對橋面裂縫檢測,研究團隊以無人機目視檢查,再通過其自主研發的「智慧橋面高效檢測模型」處理數據。
地下結構受損的深層問題,例如鋼筋腐蝕。團隊開發全自動GPR數據解讀模型,能以高達98%準確度定位鋼筋位置,並生成腐蝕區域分布圖。內部混凝土構件退化方面,團隊提出一套用於處理IRT數據的「最佳熱梯度閾值系統」,能根據外在環境狀況調整閾值,可以更精確判斷剝離區域。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