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首次展示Mac短片 自1984年首次曝光
30 年前的今天,1984 年1 月24 日, Apple總部的Flint中心講台上,Steve Jobs介紹Apple繼Lisa 後第二款具備圖形界面的PC 產品 —— Macintosh 128K。
舞台上的Steve Jobs,才27歲,並不是我們今天印象中的那位:身穿黑色高領毛衣的寸頭Steve。當年的他留著長發,結好領呔,穿著稍寬的大黑西裝。穿著如此正式,可以想像當年的Steve對這次發布會的重視程度。的確,蘋果公司當年的CEO John Sculley 回憶道,就在Steve上台的幾分鐘前,他仍是非常緊張,他告訴Sculley:「我現在緊張到了極點,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
但是,當「Macintosh」伴隨著主題歌The Chariots of Fire 緩緩出現在9寸屏幕之時,Steve走上舞台,面帶微笑,開始為大家介紹這台全新的個人電腦。Steve 深信Macintosh可以改變世界。
現在,30年過去了,Steve的信念或許是正確的,Mac的售價早已不是2495美元(算上通貨膨脹,當年購買一台Mac 相當於今天花費約5600 美元);重量也不再高達22 磅;曾經為人稱道的多種字體大小現在也不值一提了。但是,Apple對於電腦的預言,如何適應人們生活的預見卻始終沒變。就像第一則Mac 廣告上所說的那樣 —— 試一試這款你已經知道如何使用的個人電腦。當然,Apple的這一承諾最後更多的還是體現到了iOS身上。
Mac誕生當年,知名雜誌《消費者報告》曾有過盛讚:「鼠標、點擊選單、窗口、圖標,一系列科技元素組合,讓我們看到的絕不只是魔法,因為它為我們找到了一條更簡單、更易走的通往電腦運算的路。這條路讓我們忘記了我們是在使用電腦,它已經變成了幫助我們完成任務的工具」。
《Byte》的作者Gregg Williams認為:「Macintosh將永久性的改變PC產業,它讓我們離個人電腦成為家用電器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盛讚下也有詬病。《消費者報告》曾提到,首款Mac 的128K 內存僅夠用於輸入相當於8.5 頁的文檔,載入時間又要耗費27 秒,也它沒有彩色圖像。其他的一些評論者則遺憾第一代Mac 的不可擴展性,與MS-DOS 不兼容,僅有一種存儲選擇。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共通的,當時的人們幾乎一致認為,Mac 代表了計算的未來。即使是Bill Gates在接受 Businessweek 採訪時也表示:「創意軟件的下一代將誕生在Macintosh,而不是IBM PC」。
Steve Jobs在1984 年的發布會上曾說,他花了近兩年的時間來研發第一代Mac。時至今天,30年過去了,Mac亦已更替好多代,當中不少款機型快被人們遺忘了,也有少部分讓我們仍記憶猶新。下面,我們就和大家一起通過視頻回顧Macintosh 所經歷的這30 年:
原文:36Kr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AI令人盲目自信?|聲稱更懂AI者 易過分自信
心理學上有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指技術最差的人往往嚴重高估自己的能力,真正有天賦的人卻意識不到自身才能。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Canva新系統|整合AI工具
澳洲設計平台Canva在網站介紹,正式推出全新人工智能(AI)工具「創意作業系統」,以統稱其各種特定任務工具、驅動這些工具的AI,以及更廣泛的平台介面,能夠自動產生體現品牌顏色、字體、基調及風格的設計。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Smart Sensing|人臉模糊化處理保障私隱
Smart Sensing首席執行官鄧建國強調,在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人流統計系統下,邊緣裝置一旦完成AI計算,只會保留時間、地點與人數等數值,系統只會回傳統計結果到雲端,毋須保存拍攝影像。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Smart Sensing|物聯網配AI監控人流 高效省成本 Smart Sensing展覽實測 僅需簡單硬件
近年業界探索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方案,意指在物聯網(IoT)系統追加人工智能(AI),讓邊緣裝置不僅連接與收集資料,還能協助分析或決策。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