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十誡(車品覺)
不知不覺這個專欄來到第30篇,已經寫到尾聲,在收筆之前想用10個原則來作小結(我把它叫做「數據十誡」)。
數據在未來意味着什麼?今年美國最新的調查顯示,60%的企業曾經或者正在以不同形式使用大數據,相比前年數字提升了很多。
大數據可能是一場泡沫的說法已經不攻自破。目前的趨勢告訴我們,大數據不僅變得更大, 而且其重心也在轉移,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企業不僅要學會使用自身的數據,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有效地連接無處不在的數據。
用之不盡的原材料
數據作為一種新的原材料,它可以用之不盡,也可能讓你得物無所用。其中的關鍵在於數據從收集、存儲、刷新、識辨、 關聯、挖掘、決策到行動是一條很長的鏈條,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又互為作用。想要自如地使用大數據,就需要我們適當地把科學、工程和商業三者有機結合,同時知道如何安全地進行數據共享和協作,後者也是企業的一個新課題。所以,數據從加工到使用還是任重道遠。
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從實戰中學習到的一些心得:
①一切從定義「問題」開始,把問題問好了答案就在裏面。
②在萬物數據的年代,要以假設數據都能獲取去思考問題。
③數據助力企業的四部曲:描述現況、深入診斷、預測趨勢、指揮行動。
④「快 + 準」的數據,讓我們可以從已知規律中產生價值。
⑤「廣 + 亂」的數據,給予我們從發現中獲得顛覆過去規律的能力。
⑥大數據不是獨奏, 而是不斷連接無處不在的數據。
⑦數據技術就是加速和積累(數據、 分析、服務)的能力。
⑧大數據生態的連接需要建立標準與規範。
⑨大數據是來自很多小數據的組合。
⑩數據是一種信仰。
算法決定人類行為
未來是一個「數據即經濟」的年代,它具有改變人們習慣的能力。這一新興的趨勢很快就會進入我們生活的每個領域。大數據將帶來讓每個地球人重新理解這個星球的機會。當你發現不去晨跑將有75%的概率縮短壽命3年,你下一步會怎麼做?人們的行為開始逐漸被算法而非大腦決定。所以,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你準備好了嗎?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創新引擎推動變革(車品覺)
人工智能(AI)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革命性的技術之一。然而,當前關於AI的討論,往往局限其作為勞動力替代工具的角色,而忽視更深層次的潛力。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AI廣告|可口可樂再用AI生成新廣告
美國可口可樂(Coca-Cola)早於去年聖誕,已嘗試以人工智能(AI)製作宣傳片,但由於其效果及損害就業等理由,遭創意專業人士批評。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AI投資|企業年底放慢投資人工智能
現時不少企業爭相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融入客戶服務到供應鏈管理等各個環節,但據新聞媒體Business Insider報道,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最新一份報告提到,企業在AI領域的投資將在2025年底放緩。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AI論文泛濫|學術網arXiv拒收
現時不少重大的科學發現,在完成同儕審查流程,並發表於其他同行評審期刊前,學者可上傳最新研究的PDF檔案,在預印本出版平台arXiv供公眾查閱。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雪景三格圖|美圖App秒變雪地主角爆紅
近日網民流行在社交媒體,分享人工智能(AI)雪景三格圖,畫面恍如置身日本北海道,唯美照原來背後由「美圖秀秀」應用程式(App)製作,操作過程相當簡單。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AI歌手|美唱片商2340萬簽約AI歌手
近日一位AI歌手莫奈(Xania Monet)首度打進美國權威音樂雜誌Billboard電台排行榜,據報已經跟美國唱片公司Hallwood Media,簽下一份價值約300萬美元(約2340萬港元)的合約。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Grok突嚴審色情內容 惹用戶不滿 最初以「辛辣」招徠 政策朝令夕改(郝本尼)
富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生成式人工智能(AI)產品Grok,素以自由不設限着稱,但過去一個月間,其成人內容過濾政策經歷了一系列快速且不透明的調整,導致用戶強烈反彈。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