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網誌 港人創辦(嚴啟明)

〈改善生活的日常軼事〉訊息圖,清晰地以列點方式撰寫重點。(StartupBeat圖片)
談到網誌,相信各位讀者往往會想起《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及《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等紅遍社交媒體的國際內容供應商。你可知道,香港同樣有不少始創企業正在默默耕耘,不斷嘗試各式各樣內容製作及營銷模式,甚至攀上國際級的舞台。
由香港人何樂頌(Leon Ho)創立的Lifehack(www.lifehack.org,母公司為Stepcase Limited)就是本地內容業界成功的表表者。究竟Lifehack是如何從芸芸網誌中脫穎而出?
營運首年全球排41位
Lifehack早於2007年成立,主要提供英語內容文章。根據網誌統計網站Technorati指出,Lifehack首年的瀏覽率排名全球第41。在營運短短半年內,就吸引了《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及《時代》雜誌(Time)等知名媒體專題報道。
顧名思義,Lifehack為受眾提供不同方面的新知及有用秘訣,以提高他們日常生活的工作效率為宗旨。現時,Lifehack每月有接近1300萬點擊率;主要市場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英語世界國家的18至35歲青年。
Lifehack內容主要分為心靈健康、生活態度、理財、工作效率、事業、科技等六大類型,並每日上載約20至30篇文章。每篇文章均會根據嚴謹的 寫作結構,包括標題以「你」作為切入點、在文章起始部分先介紹背景資料、以點列方式逐一介紹生活秘訣及以正面角度寫作等。而內容的格式則分為訊息圖、「金 句」圖(一幅圖片配襯一句金句)及點列形式的指引等,適合發布於不同媒介。
依大數據選題材
寫作主題方面,Lifehack參考了本身的讀者閱讀模式及逾千個其他網站內容的大數據為依歸。本身讀者習慣包括了訪客瀏覽時間、次數、頁面停留時間及訪問頁面的次序等各項關鍵表現指標。按照自己及其他網誌各文章的熱門程度,編輯再決定未來的文章方向。同時,Lifehack給作者一定程度的彈性,讓他們自己提供主題,經審批後同樣可以刊登於網誌上。而文章編排的次序會按受歡迎程度排列。
目前Lifehack擁有逾2000名自由職業作者,分為受薪及志願兩類。前者每月供稿約一至兩次,薪金按文章的受歡迎程度及字數而定。志願作者則免費為Lifehack供應文章;Lifehack為志願作者提供分析工具,讓他們自我評估文章品質。不論受薪還是志願,兩者均會以署名文章刊登,但是不可以在其他媒體重複內容。
以一幅名為〈改善生活的日常軼事〉訊息圖(Small Things You Can Do Every Day To Largely Improve Your Life,由Chloe Chong製作)為例,當中清晰地以列點方式撰寫重點,內容亦與上述編輯方針保持一致風格。一項何其簡約的內容項目竟被轉發3000次,Lifehack作者和編輯的內容製作功力可見一斑!值得注意的是,Lifehack有不少如Chloe Chong的華人作者,能夠在平台發揮寫作潛能。就算是一個以英語受眾為主的網誌,不同國籍作者都能夠獲得公平對待。
主要以電郵轉發
然而,Lifehack在Facebook只有50萬個「讚」, Twitter的追隨者更不足10萬,而《赫芬頓郵報》等其他競爭對手的社交媒體追隨者動輒比Lifehack超出10倍以上。閱讀至此,讀者可能疑惑,Lifehack在社交媒體被關注的程度遠遜於對手,如何維持相當高瀏覽率及轉發次數?
答案在於電郵!Lifehack現擁有36萬電郵訂戶,他們會根據訂戶所選取的文章類型,向他們發送文章,由此再帶動受眾轉發網誌平台的內容項目。
Lifehack有不少值得稱讚的地方!其改善日常生活的內容製作定位,從受眾角度而言已經是一個根本性的勝利。就發布渠道而言,利用電郵帶動的運作模型,可以避免與其他內容業者在社交媒體上的直接競爭。
另外,其多重混合模式選題,能夠讓編輯在絕對理性的數據(數據沒有可能完全適合人類口味)與人性化的個人考量中作出平衡,制定最適當的內容製作角度。
團隊結構有隱憂
Lifehack的自由職業作者數量大大超過編輯人員。在內容製作量極大的情況下,不同文章的轉發次數差距可以逾萬,品質參差的情況無可避免。再者,作者過多亦可能會造成激烈的內部競爭,令作者們疲於奔命地「突圍而出」,降低作者參與內容製作意欲,或會成為Lifehack發展的一大隱憂。
同時,不少內容供應商都正在努力開展內容在地化的工作,讓內容能夠深入不同地區社群。作為國際級網誌,Lifehack將會因此面對更激烈的競爭,否則只會演變為「內容農場」,不但欠缺引起受眾共鳴的能力,亦會令當初增加工作效率的理念褪色。
總結以上所述,Lifehack其商業模型的成功,有賴於加入數據分析製作內容及建立有效發布渠道,是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內容案例!
內容營銷系列34
作者為Write4U寫作平台創辦者、資深市務及廣告人
網誌:www.kmyim.com(歡迎登錄)
更多嚴啟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互聯網檔案館侵權案|唱片商與互聯網檔案館和解
互聯網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 IA)日前與環球音樂(UMG)、索尼(Sony)等唱片公司巨頭,就一宗擾攘兩年多的版權訴訟達成和解協議。
- Posted September 17, 2025
- 0
-
ChatGPT使用報告|7億人用ChatGPT多不涉公事
ChatGPT開發商OpenAI,早前跟美國哈佛大學及杜克大學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探討ChatGPT用戶的行為與影響。
- Posted September 17, 2025
- 0
-
新時代商業模式|AI時代催生「一人公司」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主席李勁華在發布會上指出,「人工智能(AI)時代會衍生較多細型公司,未必是一班固定員工或班底,彼此之間會互相合作。」
- Posted September 17, 2025
- 0
-
港企投資AI急增|八成已有回報 生成式技術最普及 預測分析居次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今年8月委託市場研究公司Kantar,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合共300位智能科技企業管理層,來自香港及亞洲其他地區比例各佔一半,以了解業界目前需要及使用人工智能(AI)的情況,並於昨日公布最新一期「亞洲智慧創新大獎業界調查2025」。
- Posted September 17, 2025
- 0
-
「氛圍編程」助構思落實(黃岳永)
在大學教授創業課程多年後,今年香港科技大學有個明顯變化:即使是一年級的新生,也需要嘗試將自己的創意,轉化為原型(Prototype)。
- Posted September 16, 2025
- 0
-
新聞真假難辨 AI淪造謠幫兇(郝本尼)
早前美國保守派政客柯克(Charlie Kirk)遇刺後,人工智能(AI)不幸淪為了謠言加速器,甚至變成新的政治動員工具。
- Posted September 16, 2025
- 0
-
AI證件相|廉價AI工具大熱 影樓生意難做
從執相工具Photoshop興起,到數碼影像爆炸式增長,以至菲林相片衰落,近期廉價人工智能(AI)工具大熱,一張生活照可變身影樓證件相,更可搭配背景、服裝顏色及姿勢,威脅攝影行業生存。
- Posted September 1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