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路線之爭(車品覺)
在一次會議中,以色列駕駛輔助系統公司Mobileye創辦人預言,全自動駕駛到2021年就會實現。在谷歌(Google)主管無人駕駛汽車專案的Chris Urmson亦曾預計,在幾年後出廠的自動駕駛汽車,將不再設有方向盤、油門和煞車踏板。相對於谷歌破釜沉舟式力推全自動駕駛,Mobileye則強調循序漸進,例如採用自我調整巡航控制和緊急制動,統稱為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
從成本效益角度看,Google採用一大堆較昂貴的感測器,每輛車的感測器成本高達數萬美元。Mobileye邁出的第一步,卻是一套完全圍繞一個攝像鏡頭打造的系統,其生產成本還不到1000美元,難怪該公司能以天價估值驚艷華爾街(市值近100億美元)。Mobileye亦以眾包方式跟汽車行業多方持份者合作,從特斯拉、即時地圖到導航公司,全面瞄準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谷歌在「深度學習」的路上愈走愈快,繼打敗圍棋高手後,這次讓汽車學懂自主駕駛。這種方法通過深度神經網絡,在極少或完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藉着不斷試錯自我訓練出駕駛機器人。同一研究團隊同時還讓人工智能學習「打機」,像人類般玩電子遊戲,同樣不加任何指點,全靠在實踐中自學,便能摸索出如何「過關」。
有專家對汽車「自學成才」的想法潑冷水,因為駕駛輔助或自動駕駛若要成真,需要的是一種在大海裏面撈針的能力,深度學習擅長的是遊戲等定義明確的任務,例如識別數據庫中的圖片,或進行語種間的互譯。但想完美操控整個駕駛過程,就需要顛覆很多罕見狀況,才可讓汽車具備自動駕駛能力。
「深度學習」有限制
到目前為止,在某些條件下,自動駕駛是可行的,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已證明這一點。但若遇到複雜的城市道路環境,例如駛入環形交叉口,自動駕駛汽車就會有點拙於應付。發展速度超出汽車業估計的人工智能,正在幫助解決這問題,但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可讓汽車變得足夠聰明,毋須人類介入便可隨時隨地自動行駛。
我曾做個一個商業項目,跟上述故事相通。我的團隊要為公司研發一個數據引擎,藉之代替一個部門的日常工作。這輛「無人車」要代替人去計算什麼類型的產品會在14天後暢銷,並決定誰去賣、如何賣、賣多久等等。類似這樣的專案,未來一定愈來愈普遍。但到底是谷歌或Mobileye的模式更好一點呢?給大家一個貼士,這其中的優劣,首先取決於數據的全不全、細不細及快不快。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培養提示工程思維(車品覺)
許多人仍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視為高級搜索引擎,輸入簡單的關鍵詞便期待得到精準答案──這恰是提示(prompt)效果不佳的根源。
- Posted May 7, 2025
- 0
-
AI代理|採用率料兩年飆3倍
美國商業軟件公司Salesforce發布最新全球調查,發現採用數碼勞動力不僅是大趨勢,更是一場商業策略革命,預計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的採用率,未來兩年將由15%升至64%,升幅相當於3.27倍。
- Posted May 7, 2025
- 0
-
國產量子計算系統|中國第四代量子測控系統面世
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推出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本源天機4.0」,標誌內地量子運算產業具備可複製、可迭代的工程化生產能力,為量產百比特級量子電腦奠定產業化基礎。
- Posted May 7, 2025
- 0
-
AI教育|250名CEO促美國設AI必修科
超過250名企業行政總裁(CEO)在美國《紐約時報》聯署一封公開信,呼籲將AI及電腦科學,作為美國K-12(幼稚園到高中)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
- Posted May 7, 2025
- 0
-
Anthropic|資助API點數撐科研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日前宣布,啟動AI科學計劃(AI for Science Program),將限量免費提供旗下應用程式介面(API)予全球合資格的非牟利學術研究人員,以提升研究效率與創新能力。
- Posted May 7, 2025
- 0
-
AI領袖峰會|探索港智慧轉型之道 破格思維吸科企 加強培訓人才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昨天舉辦「智創互聯人工智能領袖峰會:創新升級,智慧轉型」,邀請多間科企巨頭、數字政策辦公室、立法會議員、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以及本地電訊商等代表出席,探討如何推動本港AI轉型。
- Posted May 7, 2025
- 0
-
量產人形機械人三大挑戰(鄧淑明博士)
2025年科技界除了有DeepSeek平地一聲雷震撼全球,另一焦點是會跑跳自如的人形機械人。
- Posted May 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