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7超熱賣 蘋果五日漲1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iPhone 7於周五(16日)全球開售,在早前市場一致看淡下,初步銷情遠較預期強勁,其中7 Plus系列及備受追捧的亮黑款式首批已售罄。蘋果股價周五先升後回軟,截至美市中段,市值共增加約641億美元(約5000億港元),全周計仍累漲11%,淡友紛紛投降,平掉蘋果短倉。蘋果周四公布首批iPhone 7 Plus及亮黑色iPhone 7已全球售罄,如果顧客沒有預訂,周五將未能購得這些款式。
市值4.8萬億 淡友投降
消息刺激蘋果股價周四大漲3.4%,周五早段曾再升0.5%,高見116.13美元的9個月高位,中段隨大市倒跌1%,報114.4美元,距歷史高位134.54美元相差約15%。蘋果本周累漲11%,總市值攀升至接近6200億美元(4.8萬億港元)。
蘋果愈升愈有,嚇得沽空的淡友撤退,周四平掉2.5億美元的蘋果短倉,本周累計平掉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短倉。
券商紛紛提高蘋果目標價,美銀美林由120美元調升至125美元,BMO Capital由116美元上調至140美元,指出有需要調高iPhone 7今年銷售的預測,而且新智能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2銷售同樣報捷。
新iPhone移除了耳機插口,被指不夠創新;蘋果又打破傳統,不再公布開售首3天數字,都令人擔心iPhone 7滯銷。不過,美國兩家電訊商周二說iPhone 7預訂比往年推出新型號多近4倍,開始令投資者改觀。加上對手三星新機Note 7出現電池爆炸,需要大量回收,也有利蘋果。三星股價過去兩周已跌約6%,與蘋果走勢差天共地。
畢非德低撈 半年賺15%
蘋果年初已被看淡,截至3月底止季度收入連續13年的增長斷纜,iPhone可再創新的空間有限, 各界大唱蘋果末日已到。大戶索羅斯、伊坎和庫珀曼都在第二季盡沽蘋果。彭博顯示,持蘋果的機構投資者自6月後減了1.3%。但蘋果本季升約20%,遠勝標指的1.6%。
原被嘲笑「坐艇」的股神畢非德則獲利,投資旗艦巴郡5月披露買入蘋果,首季以9.76億美元購入981萬股蘋果,第二季再增持542萬股;若以蘋果第二季平均股價99.4美元計算,該季用了5.39億美元增持,兩季共斥15.15億美元買入蘋果,持股現值17.5億美元,賬面賺約2.35億美元,回報達15.5%。
新iPhone銷情出乎意料,因為市場預期太低。摩根史丹利稱,只要四分一iPhone用家換機,就可超越市場的低預期。分析師普遍認為,蘋果今年對iPhone生產落單特別謹慎,以免供應過多。iPhone 7亦有隱憂,有分析揣測,Plus配備雙鏡頭,零件供應不足可能令手機生產延誤。如果揣測屬實,可能打擊年底旺季的銷情。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現實世界資產四大演進(車品覺)
在我看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與「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 RWA)的關係十分密切,大致經歷4個階段。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人造血粉末|美研粉狀人造血 加水即變血液
美國馬里蘭大學正研發一款人工血液ErythroMe,期望能在救護車、戰場或偏遠地區中的緊急醫療場景替代傳統捐血,為無法及時輸血的病患爭取搶救的黃金時間。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創科合作|理大夥螞蟻數科建AI實驗室
香港理工大學與螞蟻數科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香港理大—螞蟻數科AI+Web3聯合實驗室」。雙方將聚焦前沿技術突破、創新生態孵化與科技策源影響等方向,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與Web3技術的融合發展,打造全球科技創新的策源地。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Anthropic設上限機制|Claude訂戶設每周使用額度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宣布,自8月28日起對旗下Claude Pro與Max訂閱方案,推出新的每周使用上限機制。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Edge Copilot模式|微軟Edge新模式 AI跨頁面格價
微軟(Microsoft)為Edge網頁瀏覽器改版,推出一項實驗性的Copilot模式(副駕駛模式),讓AI在多個已開啟的網頁標籤頁,分析上下文內容並跨界搜索,例如自動為機票或酒店格價,更預測用戶下一步行動。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科大診所試運AI平台|SmartCare加快患者分流 能語音生成病歷
香港科技大學團隊近日以校方研發、全球最大型的醫學界多模態語言模型MedDr,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AI)醫療平台SmartCare系統。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掌握CODA 與AI深度思考達目標(黃岳永)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只需向AI輸入一個問題,AI便能自動生成一篇長文或建議。起初,許多人都對AI生成的高效率讚不絕口,但用得多了,便發現生成內容常常只是把一堆資料拼湊在一起,仔細一看,其實相當混亂且難以理解。
- Posted July 2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