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活用大數據 網絡電視顛覆全球市場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製作認真。如《紙牌屋》就由希拉莉的前公關擔任劇本政治顧問。(圖片來源:House of Cards)
隨着Netflix等網絡電視OTT興起,觀眾追劇習慣已從被動跟隨電視節目表,改為主動點播網絡串流影片,隨時隨地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為探討OTT生存之道,《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馮德聰,一起探討有關潮流轉向。
主持:尹思哲《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馮德聰 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
尹:我近年才開始訂購Netflix,其實這間公司經營了多少年?
馮:Netflix來港才一年多,但香港回歸了多少年,它就存在了多少年。Netflix在1997年創立,最初出租影碟,後來轉做網絡電視。
尹:Netflix創立了20年,期間經歷不少轉變。面對眾多競爭對手,為何它能跑出?
馮:Netflix是首個能利用大數據演算分析的媒體。此外,其內容製作的認真程度,遠勝不少傳統電視台,包括文化節目和電視劇;近來有幾套神劇廣受追捧。我有朋友放假時,選擇不去旅行,專心留在家裏煲Netflix劇集。
精準分析 燒錢搶客
尹:Netflix顛覆看電視的模式,毋須定時定候坐在電視機前,而是由內容發布者遷就用戶。
馮:以往煲外國劇,一周只看到一集,Netflix卻不同。例如最近《漫威鐵拳俠》上架,整套13集一次過放上網,不會令觀眾吊癮。
回顧新媒體的變化,Web 1.0時代的網絡媒體,大家要求較低。在文字及圖片以外,加入影像元素,就可以叫多媒體。去到Web 2.0大家要求更高,會想參與其中,包含社交媒體的元素,例如分享、留言、讚好等等。今天我們探討Web 3.0,會有更多新模式,不只在影片評語位置作回應,也會有「彈幕」,即是影片播放時,畫面會彈出一行一行的觀眾留言。有時候,「彈幕」比影片本身還好看。
至於Netflix,它擁有完整的前後台技術,有助了解全球觀眾的收看習慣。例如《漫威鐵拳俠》的觀眾看到第3集開始沉迷,由每隔兩天才看一集,變成一次過追看餘下集數,這種觀眾何時、怎樣改變習慣的大數據,對內容提供者、製作人而言都是重要資訊,以便精準地向不同地方的觀眾推介各類劇集。
尹:除了科技應用及用戶體驗出色,Netflix亦很認真地做原創內容,節目預算可高達60億美元(468億港元),更勝競爭對手HBO。Netflix的劇集《王冠》,第一季共10集,製作費高達1.3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論製作認真及燒錢程度,其他媒體拍馬難追。
馮:Netflix的劇集是電影級數,包括使用的特效及演員,並非香港肥皂劇可比。同是黑客劇,外國與香港媒體的製作水平便有很大分別──當你看本地製作的同類劇集,會掩着半邊嘴笑;但外國劇集做足考證,如黑客入侵的手法,的確會發生在現實世界中。
Netflix的對手亞馬遜旗下Prime Video同樣有原創內容。在日本,亞馬遜重拍《幪面超人》系列,製作認真,大受日本人歡迎。
尹:Netflix的製作媲美荷里活電影。但它的商業模式,卻是荷里活所欠缺。至於香港,無論收費電視或網媒,好像都沒什麼好消息。為何我們無法實踐Netflix的商業模式呢?
馮:香港所謂的新媒體,在視野及發展方面仍在初期階段,他們只是加入了多媒體元素。至於利用大數據做分析,以及「吐槽」、「彈幕」這些互動元素,見不到有香港OTT在做。
創新精神無法複製
尹:本地有不少製作內容的人才,如何能做到像Netflix的新平台,把港人作品帶到外地?
馮:港人經營生意時,往往只想抄襲已成功的模式。但真正賺錢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破壞性的創新。當我們做到這點時,才能真正進入新媒體年代。
註:以上內容屬嘉賓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引領無工作烏托邦?(車品覺)
想像未來某一刻,清晨醒來的你毋須急步擠進地鐵,也不必擔心績效指標,而是在晨光中讀書、打太極或陪伴家人──因為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由一筆自動到賬的「全民基本收入」(UBI)埋單,而背後支撐這一切的,是人工智能(AI)創造的財富所承擔。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ID上鏈|不丹國民身份系統遷以太坊
南亞國家不丹宣布,國家數碼身份(National Digital Identity)系統已經完成跟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的整合,計劃明年首季把80萬居民的身份憑證全面遷移至以太坊架構。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AI捏造案例|美國兩律師引AI假案例捱罰
彭博法律網站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阿拉巴馬兩州的聯邦法院,近日分別處罰兩位律師,原因是他們在處理法律文件過程中不當使用人工智能(AI)。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青雲獎學金計劃|騰訊20萬現金嘉許科研尖子
騰訊(00700)全面啟動青雲獎學金計劃,11月7日截止報名,12月將公布名單,預計明年1月舉辦頒獎禮。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三星勝蘋果?|全球手機上季出貨量漲2.6%
市場研究公司IDC周一(13日)發表《全球季度手機追蹤報告》,今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長2.6%,至3.22億部。報告對2025年前景保持樂觀,預計市場動能將持續到第四季。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AI泡沫|Intel前舵手料AI泡沫維持數年
英特爾前行政總裁格爾辛格承認,現時確實處於AI泡沫之中,市場過度炒作且投入大量槓桿,他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數年,相信不會在「幾年內」爆破。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輝達最細AI超級電腦|售價3.1萬 黃仁勳親自交付 馬斯克喜獲DGX Spark
輝達(Nvidia)旗下最細人工智能(AI)超級電腦,今日正式透過官網及其全球合作夥伴上市。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