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業起動須破舊思維 港府力推 前景亮麗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除了遊戲軟硬件,電競涉及多個產業鏈,為市場造就不少商機。(法新社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近期表態支持電子競技行業,例如旅遊發展局將於8月初舉辦「香港電競音樂節」。但有本地業界人士批評,當局只將資源集中在電競上, 卻忽略整個遊戲產業的發展。《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馮德聰,一起探討本地推動電競的前景。
主持:尹思哲《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馮德聰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
尹: 旅發局將在8月舉辦的「香港電競音樂節」,除了有前職業頂尖選手參加比賽,也有請來韓星表演,你覺得對本地電競行業有幫助嗎?
馮: 「香港電競音樂節」能否促進電競行業的發展,是未知之數。這活動的目標真是難以捉摸,為何是由旅發局主辦呢?讓旅客在港觀光時玩遊戲?我覺得很奇怪。推動電競的同時又舉辦演唱會,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
資源不均如怪物
尹: 以公帑推動電競行業時,必然受到外界監察。你又覺得政府有否平衡各方持份者利益?
馮: 我往往覺得政府推動某個產業時,會把目光鎖在狹隘的範圍裏,忽視整體發展。以早年發展創科為例,僅給予土地去興建科學園、數碼港,卻欠缺投資者網絡等配套。情況猶如我們注射營養針時,身體只有某部分受益,無法把養份傳到其他位置。我想起卡通人物大力水手,其雙臂發育不平均,上臂如牙籤般幼小,但前臂卻十分粗壯。
尹: 本地遊戲業界有人批評,政府在資源分配上厚此薄彼,你有何看法?
馮: 是次活動雖以推動電競行業為名,但我相信背後也涉及利益分配問題。出來投訴的人應該是得不到某些資源,而主辦的人可能獲得某些益處。此外,我發現港人玩的是外國遊戲,而本土製作的卻主攻外國玩家,譬如我有一個從事遊戲製作的朋友,主要市場是在日本。
尹: 推動電競發展與支援本地遊戲製作,兩件事都值得做,未必是對立。至於私人資本市場裏,如本地的維港投資看好美國電競設備商Razer(雷蛇)。外國的科技巨企,如Google及亞馬遜也有參與,這肯定是市場未來的焦點。
馮: 無論玩什麼遊戲,也需要好用的滑鼠、鍵盤。這能吸引非機迷的買家,因為他們也想購買高質素的電腦硬件,投資在電競週邊是明智做法。
產業鏈環環相扣
尹: 過往有些受歡迎的遊戲會被重新拍成電影, 甚至兩者同步推出,該如何解讀這現象?
馮: 我估計,遊戲與電影的分界線未來逐漸變得模糊。當我們戴上虛擬實境(VR)頭盔看電影,恍如身歷其境,主角就是自己,同時又在玩遊戲,有機會自選電影情節,遊戲與電影或可二合為一。屆時,電競仍否存在,確是一個疑問。
尹: 除了電影,我認為音樂本身,也是整個電競行業的周邊商品。你有何看法?
馮: 從事創科的人需要認識何謂「媒體合流」,這現像已影響不少產業。亞馬遜(Amazon)為例,它本來是網上書店,後來商品多元化,再發展影視業務。
這類「媒體合流」的產業鏈,是環環相扣,彼此不能斷開,不可以是電競歸電競,音樂歸音樂。如果「香港電競音樂節」的表演歌星跟遊戲沒丁點兒關係,這是白費心機。現在是網絡時代,每樣事物之間也講求連結互通。
音樂其實是遊戲的靈魂,過去有不少名曲都是從遊戲而來,例如王菲1999年的作品Eyes On Me,就是日本遊戲Final Fantasy VIII的主題曲。
新思維與時並進
尹: 最後不如談談香港社會對電競的觀感,雖然打機必定是眾多年輕人的嗜好,但若以此為職業有否掣肘?
馮: 先別說打機,當家長知道子女想做程式員時, 都覺得此行業無甚前景而反對,認為去做律師、醫生或會計師更有前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益先進,從事這三個行業的人士,其生存空間將備受威脅,屆時程式員大有前途。
今日有不少人的思維仍追不上時代變遷,例如有母親見到子女打機時,即拿起藤條鞭打, 要求先做家課才玩。這類家長一定會覺得,子女從事電競選手沒有前途。當社會以狹隘眼光看待電競時,往往便局限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證書|Gemini教育證書免費報考
科技巨擘Google正為旗下人工智能(AI)模型Gemini籌備相關證書,最近首先推出是Gemini認證教育工作者(Certified Educator)證書。
- Posted September 16, 2025
- 0
-
AI泡沫|OpenAI主席預警人工智能泡沫
OpenAI董事會主席兼人工智能(AI)代理初創Sierra行政總裁泰勒最近接受科技媒體The Verge採訪表示,「我認為AI確實會改變經濟,而且它會像網絡一樣,在未來創造巨大經濟價值。」
- Posted September 16, 2025
- 0
-
AI摘要惹官非|《滾石》母公司控告谷歌AI摘要 不滿吸走流量 強迫免費提供內容
美國搜尋引擎巨頭谷歌(Google)自2024年5月,開始推出人工智能摘要(AI Overviews),新功能讓讀者毋須到訪網站都可閱讀資料簡介,之後惹來出版商反彈,指做法令網絡流量及廣告收入大減,對商業模式備受威脅。
- Posted September 16, 2025
- 0
-
50家聰明公司|DeepSeek宇樹上榜(凌通)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近日發布「50家聰明公司」最新評選結果,DeepSeek、宇樹科技等內地星級創企均榜上有名。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科技創新與版權秩序交鋒(方保僑)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快速商業化,讓用戶僅需簡單指令,便可生成栩栩如生的超級英雄圖像,甚至動畫角色,過往被嚴密管理的知識產權瞬間化為雲煙。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本地創科合作|城大夥創新工場培育專才
香港城市大學近日與創新工場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通過資源共享、雙方的專業知識及人脈網絡,促進創新創業方面的成功發展。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細菌電池|水泥混合細菌 變身充電池
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以擅長在表面轉移電子而聞名,無論環境有無氧氣都能生存繁殖。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