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半數公司冀上創新板 逾八成認同能吸更多新經濟企業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林家禮稱,受訪的數碼港企業對創新板建議初步反應積極。(何澤攝)
港交所(00388)正就推出創新板進行市場諮詢,希望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數碼港向區內公司進行問券調查,結果顯示有85%受訪公司認同在現行上市架構設立創新板,是一項良好及必須的建議;亦有85%公司認為創新板能為本港市場引入更多新經濟公司;而有56%公司表示有興趣在創新板上市。
有助籌集資金拓展業務
數碼港有接近900家公司,這次調查收集105家公司的回應。有超過90%受訪公司認同,創新板對推動新經濟公司及數碼科技行業發展有積極影響。數碼港主席林家禮表示,數碼港的公司需要資金發展全球市場,受訪企業對創新板的建議初步反應積極,認為值得考慮,因為可讓公司有更多機會籌集資金,協助拓展業務,而做好創科基建更有利在「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港交所建議的創新板分為創新主板及創新初板,創新初板只容許專業投資者參與。80%受訪公司同意,創新板應根據投資者類型及申請上市的財務要求劃分,有50%公司認同創新初板只限專業投資者參與。
對於創新板的上市準則,超過80%公司同意港交所應對首次申請創新初板的公司,採用比較寬鬆的審批程序。超過70%公司認為創新初板及創新主板的申請上市準則,符合各板的目標投資者;也有超過70%公司同意申請創新初板應只須遞交上市文件,而非招股章程。
有43%公司表示計劃在1至3年內上市。被問到有興趣在港交所哪一個板塊上市,有56%選擇創新板,當中創新初板佔45%、創新主板佔11%;對主板及創業板有興趣者,則分別佔13%及9%。
莫乃光憂難負擔合規成本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表示,本港市場有大量資金,但是投資初創企業不活躍,主要是缺乏經驗。他關注初創企業缺乏投資者關係,上市時如何引進至少100名專業投資者,以及如何有能力負擔合規成本。
港交所市場發展科聯席主管羅力稱,在本港市場中,金融及房地產等舊經濟佔不少比重,港交所希望今明兩年吸引更多新經濟企業。被問到港交所今年才推出諮詢是否起步太遲,港交所集團戰略策劃及項目管理主管霍炳光說,由於散戶佔本港市場一定比例,所以在監管上採審慎態度。
本地電召客貨車平台GoGoVan財務總監何潤達表示,上市是公司考慮的其中一個集資途徑,認為創新板對新經濟公司而言是理想的選擇。他稱,公司在本地有知名度,但在美國未必有投資者認識,上市地點的選擇並不多。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代孕機器人|全球首款料一年內面世 技術突破與倫理爭議並存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正於北京舉行,市場傳出,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張其峰領銜的科研團隊,正研發全球首款配備「人工子宮」的仿人機器人,能夠模擬真人從受孕至十月懷胎直至分娩的全過程,售價預計不逾人民幣10萬元,並有望在一年內推出。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AI×AR眼鏡 革新智慧生活(林國誠)
智能手機雖已極為普及,但筆者認為,未來將迎來一次重大轉變。隨着AI與AR技術日漸成熟,智能眼鏡有潛力成為下一波人人擁有的產品,將互動資訊直接呈現在眼前,再次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Figure AI機械人|美機械人懂自動摺毛巾
毛巾質地柔軟,沒有固定形狀,摺疊時容易起皺或纏結。如此沒特定幾何形狀可記住,也沒有單一「正確」抓握點,對人形機械人甚具挑戰。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科企職場文化|OpenAI新丁派心得 面試要謙虛
一位剛加入OpenAI的資深研究員奧菲斯登(Bas van Opheusden),近日在社交平台X公開長達8頁的求職技巧,講解如何在人工智能(AI)職位面試脫穎而出。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內地AI用量增|內地日均詞元消耗破30萬億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舉行記者會,介紹「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時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成就。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國內多數模型使用的中文資料佔比已超過60%,有的模型已達到80%。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警惕AI控制人類|AI教父倡智能系統植入母性
被稱為「人工智能(AI)教父」、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辛頓(Geoffrey Hinton),日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Ai4會議上警告,未來AI系統或許能夠像成年人一樣,「以糖果賄賂3歲小孩般」輕易控制人類。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天價搶人才|Meta天價搶人 舊部不滿謀「劈炮」
Meta創辦人朱克伯格投入巨資以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不惜以10倍至50倍的薪酬搶人才,此舉引起Meta一些現有AI研究人員,特別是生成式AI團隊的不和,部分人更威脅要跳槽。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