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吸金逾46億 衞星初創風投私募熱捧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OneWeb打算明年前發射更多小型衞星,讓用戶在極端環境下也可上網。(網上圖片)
近年崛起的初創中,不少主攻衞星技術,例如星際上網、地圖影像等研發。據創投資料庫Crunchbase統計,這些科企自2012年起,不論融資額或交易量,都如火箭衝上雲霄。資金來源方面,以風險投資(VC)及私募股權(PE)基金為主。
Crunchbase分析過去5年的數據後,指出美國主導的衞星初創不斷改寫行業生態,縱使全球投資正在放緩,衞星初創去年吸金量相當不俗,超過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交易宗數更由前年約40宗,急增至去年60多宗,升幅超過五成,足見市場非常活躍。
成本門檻降 主攻三範疇
微縮技術一日千里,外形小如手掌的衞星,已有齊鏡頭、電池、處理器及天線,讓創業家以較低門檻,開發更多太空相關應用。總括而言,這些衞星初創的業務集中圍繞三大範疇,包括硬件開發、衞星服務及寬頻上網。
首先在硬件方面,美國初創Kymeta開發了一種天線技術,讓衞星捕捉及鎖定光束,即使物體快速移動或轉彎,衞星亦能保持通訊。
這公司累計籌得2.18億美元,投資者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
至於另一間初創Planet主攻地理資訊服務,由美國太空總署前員工創立。團隊在旗下的微型衞星上,設置大量攝錄鏡頭,每天定時收集地球影像,再向政府、商界或農業公司,以較低費用出售數據。
軟銀押重注OneWeb
若以融資金額計算,寬頻上網較有「錢途」。以美國衞星初創OneWeb為例,早在種子基金階段,已被晶片商高通及英國富商布蘭森看中。在2016年12月,更獲得日本軟銀(Softbank)領投,累計籌得17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
OneWeb在今年2月跟美國Sprint等流動通訊集團,以及空巴(Airbus)、達美(Delta Air Line)等航空公司,開發機艙專用的5G通訊服務。該公司更打算在明年底前,向近地軌道(LEO)發射648顆小型衞星,讓全球用戶在極端環境下也可上網。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