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初創房大辦公 北搞租賃網上平台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房大辦公余鍵鴻明言,「美國(初創)市場以技術領先,中國則以模式創新佔優,我們希望透過參與大會,吸納及互補雙方長處。」
共享工作空間近年在全球各地大行其道,開創辦公新模式。傳統辦公室租賃方面,透過中介經紀尋找盤源仍是主流。港產初創「房大辦公」(Zoom Offices)計劃以網上平台連接寫字樓業主與用戶,顛覆傳統模式。
房大辦公創辦人余鍵鴻接受本報訪問時介紹,該公司定位為辦公室空間租賃網上平台,把租賃及交易的所有環節都搬到網上,包括讓用戶在網上搜尋辦公室房源、以室內立體漫遊(Walk-Through-3D)技術在網上「睇樓」,以及透過平台簽訂電子合約、支付款項等。
實地查核 杜絕假房源
企業在內地市場尋求合適辦公空間的過程並不容易,余鍵鴻坦言,「內地傳統辦公室的房源,不少只得『標準交付』規格,即只有天花板和地氈,沒有辦公家具。」而且內地中介市場資訊混亂,「假房源」常見,騙局及糾紛頻生。他說:「租賃資料是否真確、實時,是內地辦公室租賃市場最大缺點。」房大辦公的吸引之處,在於嚴格審核平台上的房源,「我們會分派同事實地視察,親身調查房源資料。」
目前平台的房源來自全球逾110城市,至今累積服務超過4.5萬家公司。談到目標企業客戶的規模,余鍵鴻表示,「客戶當中,初創公司僅佔交易量約20%,更多的(用戶)屬於中大型企業,為它們的技術部門、銷售團隊另覓辦公室。」他提到,內地《人民日報》報社及多家進駐內地的海外企業如Sony、UPS、BOSCH等,均是房大辦公的用戶。

共享工作空間近年在全球各地大行其道,開創辦公新模式。「房大辦公」(Zoom Offices)計劃以網上平台連接寫字樓業主與用戶,顛覆傳統模式。 (房大辦公圖片)
發展競價排名機制
余鍵鴻稱,公司亦會仿效搜尋引擎Google的做法,逐步為房源在平台上的排名發展一套「競價機制」,「我們會與每位辦公室業主協商,讓他們選擇平台的收費比率。對方若肯付較多費用,其房源將會獲得較高搜尋排名及較佳展示。」
房大辦公於2016年初北上發展,目前視「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為核心市場,「公司初期主攻共享工作空間,現已覆蓋99%相關品牌的營運者。」余鍵鴻透露,房大辦公未來一至兩個月將邁進第二階段,「我們朝向『全房源覆蓋』發展,即涵蓋中至大面積的傳統租盤、產業園區辦公室,日後連辦公室買賣交易都可以在平台上實現。」
集資計劃方面,房大辦公於2017年3月完成一輪融資,投資者主要來自本港的風投基金。余鍵鴻明言,日後將引入大型企業作為房大辦公的戰略合作夥伴,「它們都是在房地產行業上,涉足不同領域的龍頭公司。」
掌握內地用戶所需成關鍵
辦公室租賃平台房大辦公於2014年在港成立,兩年後正式進軍內地市場,更於去年4月在上海張江設立營運部門。平台創辦人余鍵鴻在訪問中提到,能否理解「內地市場的遊戲規則、用戶需求」,是香港初創北上發展的成敗關鍵。
房大辦公屬香港數碼港培育企業,其後收到上海浦東市政府邀請,成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首批簽約進駐的境外企業,備受當地政府器重。余鍵鴻認為,內地市場龐大,對房大辦公的業務非常重要,遂決意北上發展。
港市場小 留守輸蝕
「香港與內地的人口,始終不在同一級別。」余鍵鴻直言,對爭取投資者支持來說,初創若留守香港小市場,發展上相對較輸蝕,而且「若(香港)初創要進入內地大市場,過往累積的經驗亦不一定適用」。
畢竟,在用戶習慣、推廣渠道、法律體系上,中港市場存在不少差異,由香港轉戰內地,隨時需要由零開始。余鍵鴻坦言,「(內地投資者)始終顧慮香港初創對中國的了解程度,包括內地市場的遊戲規則及用戶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房大辦公今年獲雅虎香港邀請,遠赴美國三藩市參加初創業界盛會「TechCrunch Disrupt創業者大會」。
余鍵鴻明言,「美國(初創)市場以技術領先,中國則以模式創新佔優,我們希望透過參與大會,吸納及互補雙方長處。」
採訪、撰文:吳志南
延伸閱讀:
掌握內地用戶所需成關鍵
[ English Version ]
Zoom Offices brings full online experience to office leasing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跨境支付通 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方保僑)
隨着「跨境支付通」正式啟動,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互聯互通邁入全新階段。這項由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動的快速支付系統對接,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為香港的經濟、民生,乃至國際金融地位注入強勁動力,這場金融變革,正悄然改寫規則。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代理|職場AI代理尚處起步階段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發布名為「AI at Work」的調查報告,在今年5月13日至6月4日期間訪問全球10635名公司員工,涵蓋收入少於5億美元至超過50億美元的公司。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時代|全球6億人每天使用AI
美國風投Menlo Ventures發表首份《2025年:消費者人工智能》報告,於2025年4月向50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1%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曾使用人工智能(AI),更有近五分一(19%)受訪者每天都會使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紅帽|新系統助企業擁專屬AI
為回應市場相關需求,美國軟件供應商紅帽(Red Hat)提出一套完整的AI解決方案組合,強調以開源為基礎,協助企業可控、安全且高效地採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盛博香港|拉攏歐日建產鏈 勝過自給自足
林清源承認,中國製半導體產品單件效能較低、價格較高,在國際市場上較欠缺競爭力,主要限於國內市場使用。但縱使在半導體製造相對落後,也能在其他技術追求創新,逐步縮小與海外大廠的差距,例如華為最近透過堆疊多晶片與優化架構設計,推出理論上綜合算力超出輝達(Nvidia)方案的CloudMatrix CM384超節點。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國產EUV光刻將面世 封鎖倒逼自主創新
為降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中國須分散供應鏈風險,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為交付國產光刻機鋪路。本報專訪盛博香港(Bernstein)董事經理、高級分析師林清源,拆解國產替代的技術路線,分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動向。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多模型協作 智慧軍師在握(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正從單一模型主導的時代,邁向多模型協作的新紀元,Perplexity Pro便是代表之一。
- Posted June 2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