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信報財經新聞
-
mRNA結合免疫療法 皮膚癌復發率降44%
美國紐約大學朗根尼醫學中心一項臨床試驗表明,由莫德納(Moderna)開發的實驗性mRNA疫苗,結合默沙東(Merck)用於癌症免疫療法的PD-1抗體抗癌藥物Keytruda,可令黑色素瘤皮膚癌復發或致死機率降低44%。
- Posted April 18, 2023
-
谷歌急推AI搜尋器自保 防三星轉投微軟Bing 百萬人率先試用
為了應對微軟旗下搜尋引擎Bing加入AI等帶來的競爭,谷歌母公司Alphabet傳組成160人工程團隊,全力開發代號為Magi的新版本搜尋引擎,在現有功能上追加AI技術,例如經聊天機械人搜尋歌曲。
- Posted April 18, 2023
-
科技園華懋合作培育17初創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華懋集團合辦的第一、二期「CCG Accel-Powered by HKSTP」加速器計劃完結,合共有17家初創參與先導計劃。計劃主要協助科技初創開發不同的創新方案並與市場接軌,推動房地產行業創新轉型。
- Posted April 18, 2023
-
數碼鴻溝與網上騙案 (方保僑)
隨着科技進步,愈來愈多人享受到網絡帶來的便利,加上過去3年疫情,令大家對科技和網絡有了進一步認識。然而,數碼鴻溝縮窄,也帶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網絡詐騙案件激增。我會探討這現象背後的關聯性,以及市民要如何應對。
- Posted April 17, 2023
-
機械臂靈活性難及真人
坊間一直有AI機械臂,配備機器學習功能,三星(Samsung)2021年於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首度介紹的執屋機械人Samsung Bot Handy便是一例。不過,本地科企博歌科技行政總裁林朗熙認為,目前機械臂大多只勝任慣常程序,要支援通用人工智能(AGI),仍有大段路要走。
- Posted April 17, 2023
-
機械人配搭組件應用場景闊 港企做代理 引進以國貨
從事機械人代理及智能方案整合的本地科企博歌科技(Robocore Technology),其行政總裁林朗熙在專訪中提到,只要配合不同的傳感器及附加組件,機械人足以勝任形形色色的任務。
- Posted April 17, 2023
-
滴滴量產自動駕駛網約車
滴滴出行旗下滴滴自動駕駛昨天發布自動駕駛概念車DiDi NEURON,配備車內機械臂,可實現車內外的多種服務,例如提行李、遞水、叫醒等;車內設有大熒幕交互系統,具備會議、遊戲、街景介紹、氣氛選擇等功能。
- Posted April 14, 2023
-
跟着ChatGPT去旅行 (黃岳永)
作為一個旅遊達人,當然要試試跟着AI去旅行的感覺。筆者從關西機場開車到伊根及天橋立,一路上被海洋和櫻花美景包圍,還可以大啖松葉蟹與海膽;ChatGPT不單提供路線行程,還找出觀看日落和在海岸上漫步的完美景點與打卡位,以及在京都的住宿地點。
- Posted April 14, 2023
-
AI圖片生成有感 (林國誠)
筆者經常要監督不同的廣告設計,牽涉市場部、圖像設計等部門,由初稿到完成品往往改到「人都癲」。AI圖片生成好處是不受情緒影響,節省大量時間之餘,又沒有創作圖片的數量限制,所需製作成本因而下降,往往只要製成一系列的廣告圖片,再經人手進行後期製作,即能使用。
- Posted April 14, 2023
-
索尼投資樹莓派 拓邊緣AI生態圈
日本索尼(Sony)半導體部門周三(12日)宣布,對英企樹莓派(Raspberry Pi)進行戰略投資,惟未有透露具體金額。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總裁清水照士指出,冀把旗下AITRIOS邊緣運算人工智能(AI)平台,應用到樹莓派等微型電腦上,為全球用戶社區提供開發平台,設計出獨特且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 Posted April 1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