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面前,彷彿有一面厚重玻璃的天花板,看得到美好的天空,卻暫時撞不透,穿不過。
優秀的人永遠是不缺的,可是有D人成功,有D人沒有成功,原因很簡單,成功的那個人更多是把握住了趨勢。
跟人口、數量、體積大小無關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價值觀和世界觀。香港企業要勇於拋棄幾十年來的舊觀念,趁現在還有剩餘實力的時候,向中國無法面對的價值觀、世界觀邁進。
以色列國防軍最具特色之處在於,預備役部隊不是常備軍的附屬物,而是以色列軍隊的支柱。
WPP宣布與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以及社交媒體Snapchat成立合資公司Truffle Pig,意味着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發生顛覆性的改變。這不就是「豬一樣的對手」嗎?
以香港700萬人口為例,由15至35歲這班千禧年代出生的年輕人,熱愛運動、更重視飲食健康、更願意花錢買名牌運動產品
聽到未?De Beers這類黑心企業,就是Leonardo要改變世界的對象,誰說一人之力不可改變地球?
反觀香港有哪些新創公司?質變與量變,值得我們省思!
金融海嘯之前,華爾街就有不少投行投資大數據,甚至完全用量化交易方式取代傳統模型
成功的企業並非來自偉大構想,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也許就是商機,洞察細節、分析細節、見微知著、敏銳果斷,抓住機會就是成功。
2020年,國泰航空(00293)面臨創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全球邊境封閉,航班停頓,乘客運載量驟降至不足一成,收入亦大幅下滑。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一項研究聲稱,大型語言模型(LLM)表現會受到指令措詞的態度影響,而且愈粗魯及不禮貌的指令,反而可能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美國搜尋引擎改良公司Graphite最近發表報告,評估人工智能(AI)生成文章在網上的普及程度,結果發現其數量已在去年11月超越人手撰寫的文章。
現時愈來愈多「Z世代」選擇不讀大學而自行創業,甚至有人成為百萬富翁。財經雜誌《財富》報道,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提醒輟學成功的故事未必適合大部分人。
美企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日前在社交平台X預告,旗下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將於12月全面實施年齡驗證,但同時會真正「把成年用戶當作成年人看待」,容許更多情色內容出現。
美國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Cisco)發表2025年度《思科人工智能準備度指數》,調查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30個市場、26個產業的8000多位企業領袖。
想像未來某一刻,清晨醒來的你毋須急步擠進地鐵,也不必擔心績效指標,而是在晨光中讀書、打太極或陪伴家人──因為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由一筆自動到賬的「全民基本收入」(UBI)埋單,而背後支撐這一切的,是人工智能(AI)創造的財富所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