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吉卜力之亂 AI搶飯碗(高天佑)
近日整個世界都充滿濃濃的「吉卜力」(Ghibli)風格,事關自從OpenAI旗下ChatGPT-4o版本發布後,各地網民發現,該程式能在一分鐘之內把任何照片轉換成好似宮崎駿動畫的圖片,近乎毫無破綻。
- Posted April 1, 2025
 - 0
 
 - 
					
					
					AI搜尋「從一到多」演變(黃岳永)
回想2006年,《牛津英語詞典》和Webster's Dictionary正式把「Google」一詞納入新詞彙,代表「搜尋」的意思,這使得「Google it」(廣東話可譯為「上網搵啦!」)在過去20多年中主導了全球資訊搜尋的方式。
- Posted April 1, 2025
 - 0
 
 - 
					
					
					針對不同行業監管AI發展(方保僑)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普及,潛在風險和挑戰也日益顯現。如何在促進創新的同時,確保AI技術安全、透明和公平使用,已成為香港特區政府乃至整個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 Posted March 31, 2025
 - 0
 
 - 
					
					
					AI重寫智能眼鏡未來(黃岳永)
不得不說這副智能眼鏡已成為一眾Kidult的另一心頭好。適逢專欄編輯要求多寫人工智能(AI)相關題目,正好與讀者分享一下AI支援下的智能眼鏡前景。
- Posted March 25, 2025
 - 0
 
 - 
					
					
					AGI未來科技終極挑戰(方保僑)
當我們談論人工智能(AI)時,往往是指「狹義人工智能」(Narrow AI),這些系統在特定領域表現出色,但在其他領域顯得力不從心。那麼,什麼是「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 Posted March 24, 2025
 - 0
 
 - 
					
					
					AI Agent推動未來變革(林國誠)
人工智能(AI)技術近年來突飛猛進,當中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成為推動未來變革的重要力量。AI Agent透過自主學習、決策與執行任務的系統,將深刻改變工作模式、經濟產業、消費習慣及教育需求,甚至引領人類走向人機共生的世界。
- Posted March 21, 2025
 - 0
 
 - 
					
					
					企業推動AI策略的核心原則(郭德偉)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改寫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從ChatGPT面世到 Deep Seek 的瞬間爆發,全球掀起了AI革命浪潮,相關話題從未簡斷,商業世界尤其熾熱。不少企業管理層都希望藉此為公司帶來新機遇,優化流程節省成本甚或提升盈利能力。
- Posted March 20, 2025
 - 0
 
 
最新文章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