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支援電動車充電器背後關鍵(方保僑)
為應對氣候變化,政府近年積極推出一系列政策及措施,強調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原則,推動各界實踐ESG責任,同時發展綠色交通,鼓勵使用電動車並優化公共交通系統。政府亦推行綠色建築標準,促進節能減排,以實現減碳目標,共同構建可持續的未來。
- Posted April 22, 2024
 - 0
 
 - 
					
					
					一卡兩號重要性(林國誠)
經常穿梭香港及內地的人士,若沒有內地手機號碼,基本上無法滿足生活所需。為方便在內地工作或吃喝玩樂,一卡兩號或虛擬號碼服務應運而生。
- Posted April 19, 2024
 - 0
 
 - 
					
					
					聖馬力諾之心(黃岳永)
會面對失敗從來非易事,然而,失敗是經營中不可缺的一課。中小型的失敗就像受傷,當被割傷或燒傷並知道疼痛,我們就會迅速離開「災難源頭」,作出改變及處理傷口。在很多時候,小損失反而能助企業避開一劫。
- Posted April 19, 2024
 - 0
 
 - 
					
					
					以區塊鏈改善現實基建(葉文瀚博士)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以去中心化、安全及透明等特點,在各行各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 DePIN)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應用領域,致力於優化現實生活的基礎設施,並透過代幣獎勵的方式,把資源回饋給社群和用戶。
- Posted April 18, 2024
 - 0
 
 - 
					
					
					中國速度的低空經濟(廖錦興博士)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到「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行業」。低空經濟則是指離地1000米以內空域的無人機和飛行器產業。
- Posted April 18, 2024
 - 0
 
 - 
					
					
					GenAI 來了,你要怎麼教導你的孩子?(陳奕康)
在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的今天,生成式AI(GenAI)已經開始重塑我們的學習方式。不同於過去以理論為基礎的學習模式,GenAI鼓勵我們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尋找適合的工具,並在此過程中學習和創造。
- Posted April 17, 2024
 - 0
 
 - 
					
					
					AI戰鬥機掀軍備競賽(車品覺)
無人機作戰在現代戰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美國空軍正開發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無人駕駛戰鬥機。據《空軍》月刊報道,美國空軍已開始在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為6架F-16戰鬥機改裝,測試自主駕駛技術及軟件。首批3架戰機已於4月1日到達基地,改裝後將由飛行員試飛,其中一架由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Frank Kendall)親自搭載。
- Posted April 17, 2024
 - 0
 
 - 
					
					
					圖文並茂溝通有法(鄧淑明博士)
這個高爾夫球場上有不少歷史文物建築,也是國際比賽的場地,可是增加土地供應以紓緩房屋短缺的聲音也很殷切,結果政府採納公眾意見,收回部分用地來興建房屋。然而,不少人又擔心,新建樓宇對原有環境造成影響。
- Posted April 16, 2024
 - 0
 
 - 
					
					
					有效推行垃圾收費的玄機(方保僑)
近年香港交通擠塞情況每況愈下,除對道路使用者造成不便,也令本港經濟、環境和生活質素受影響,實在不容忽視。隨着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推行「易通行」不停車繳費系統,以及三隧分流過海隧道新收費方案後,擠塞情況似乎得以紓緩,以往繁忙時間紅隧和東隧的塞車問題已經不復再。而我甚至在上班的日子經常使用紅隧,以往這絕對是匪夷所思。
- Posted April 15, 2024
 - 0
 
 - 
					
					
					淺談空間運算技術(林國誠)
間運算技術最近成為科技界熱話,這種結合數碼資訊與現實世界的技術,正逐步改變我們與數碼環境的互動方式,當中涵蓋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和擴展實境(XR)等,能創造沉浸式體驗,並於多個領域應用。
- Posted April 12, 2024
 - 0
 
 
最新文章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