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體驗南韓科技與教育(黃岳永)
有一天,小島上發生大火,所有動物都擔心會被燒死,於是牠們圍坐一起,等待死亡的降臨。這時有一隻小鳥希望挽救這小島,便努力把水一點一點澆在火上,此舉引來了其他動物的嘲笑。在說到小鳥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學生們全部站起來一起說「We are little, but we do what we can do!」
- Posted November 21, 2014
- 0
-
雷軍要做全球第一 小米有Plan B
世界第一的手機廠商總會有 Plan B 的,不信你問三星,前有 Bada 後有 Tizen。在最近的三星開發者大會上,他們官方表示該系統將會面向比 Android 更低端的市場。
- Posted November 20, 2014
- 0
-
蘋果「百毒不侵」神話破滅(方保僑)
近日市面上更出現一種全新的蘋果病毒,名為WireLurker,除了蘋果桌面或手提電腦會受感染,當用戶把iPhone或iPad連接到受感染的蘋果電腦,這些手提裝置一樣會被植入病毒,繼而盜取裝置內的各種個人資料。
- Posted November 20, 2014
- 0
-
客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Loki Ng)
如果成員能在團隊裏找到自己所鍾意做的事、走向自己的目標,他們沒必要離開。相反如果成員的發展受到限制卻只能以「忠誠」留之,幾乎對雙方沒有好處。找出團隊成員與客戶之間相通的路徑成了很重要的一環--偏偏常被忽略掉。
- Posted November 18, 2014
- 0
-
【特稿】iPhone 6能否留住「果迷」心?
喬布斯生前的名句:「Be a yardstick of quality」及「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代表了他對蘋果iPhone卓越品質及領導地位的執着。
- Posted November 10, 2014
- 0
-
密件:小米平價機賺大錢 全靠Marketing
內地手機生產商小米近年以價廉物美取勝,其「性價比」堪稱同業最強,但原來鬥平的同時小米卻能賺取巨額利潤。
- Posted November 6, 2014
- 0
-
YC掌門人Sam Altman教你複製矽谷成功路
Startup公司的自然狀態就是走向死亡,大多數Startup公司在早期階段需要好多奇跡才能逃離這種命運。但是矽谷人際網路的密度和廣度確實有時能夠讓初創公司欺騙死神。
- Posted November 5, 2014
- 0
最新文章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