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科技動態 News
-
Facebook變壞的一年 (老占)
西方世界有一種聲音出現:Facebook規模過大,已經大到無法被有效監管的地步。Facebook不僅僅是一個中立的技術平台,也同時是一家媒體公司。
- Posted February 13, 2017
- 0
-
巨大資訊流顛覆傳統(車品覺)
其實被殺個措手不及的並非科技本身,而是人類思考的慣性框架,不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新科技。智能新時代才剛起步,我們有必要從本質去重新認知這些變化。
- Posted February 13, 2017
- 0
-
陳家強冀流動支付滲透更廣
陳家強表示,年多前金融科技在亞洲方興未艾,社會熱烈討論如何在香港發展金融科技,當時有意見認為金融科技將完全改變金融業的生態,初創或互聯網企業將取代傳統金融機構
- Posted February 13, 2017
- 0
-
百森大學校長:港人創業氣氛佳
百森大學有份參與製作GEM報告,報告發現在中國有13%的成人開始或者正在經營新公司,對比香港的比例只有3.6%。不過,Kerry Healey表示,香港創業氣氛其實不差,佔7.3%港人有計劃未來數年開始創業
- Posted February 13, 2017
- 0
-
WeLab倡擴「沙盒」範圍 容許初創公司發展金融科技
日前滙豐推出的應用程式PayMe出師不利,某程度打擊投資者對金融科技的信心,連最簡單的「過數」功能都做不好,遑論其他仿效內地推出涉及投資理財產品等其他更複雜的功能。
- Posted February 13, 2017
- 0
-
創企網購撐本土糧油雜貨 香港製造殺出血路
Ztore另一老闆岑迪贊認為,香港網購不算發達,糧油雜貨銷售方面,網購市佔率少於1%,難以衝擊大型實體店。不過,他表示,網購公司必須依靠合作夥伴減低成本
- Posted February 13, 2017
- 0
-
視障人士的希望 韓國初創 Dot Incorp
希望可以做一件價錢相宜而又有用的產品去幫他們學習。我問她一個女子隻身去到一個大家都這麼遙遠又不熟悉的國家,不害怕嗎?她輕輕一笑,說 「startup 資金有限。」真是一位女中豪傑,小弟佩服!
- Posted February 12, 2017
- 0
-
李澤楷青年論壇授創業心得 覓低成本環境利延長跑道
姚明指出,所謂國際視野,其實須建基於自己的角度和視野,而這一切都來自生活的環境及經驗,因此首要條件是要思考自己來自什麼地方。
- Posted February 11, 2017
- 0
-
眾籌無限好 風險你要知(黃惠儀)
眾籌所包含的有平台風險(platform risks)。作為投資者與籌募資金的企業或個人的財務中介網站,其營辦者或會因為流動資金緊絀或管理不善而停止運作。
- Posted February 11, 2017
- 0
最新文章
-
CyberArk|四招監控智能代理
不少企業採用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透過自動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不過,AI代理亦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包括代理「幻覺」、濫用行為,以及遭惡意人士利用等。
- November 13, 2025
- 0
-
AI電視|三星電視引入AI對話
南韓三星(Samsung)計劃在2025年推出的全線產品,包括Neo QLED、Micro RGB、OLED、QLED升級電視、智能顯示器及Movingstyle系列,逐步引入全新的對話式人工智能(AI)技術。
- November 13, 2025
- 0
-
Gemini私有雲|AI運算保私隱
谷歌(Google)周二(11日)推出雲端私有人工智能(AI)運算平台,讓設備透過加密鏈路直接連接到受保護空間,在一個無縫銜接的谷歌技術堆疊上,運行谷歌最大、功能最強大的Gemini模型。
- November 13, 2025
- 0
-
Meta楊立昆擬創業|質疑LLM技術 研世界模型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Meta首席人工智能(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計劃離職,改為自行創辦初創。
- November 13, 2025
- 0
-
新圖靈測驗|電腦揪出AI對話
瑞士蘇黎世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與紐約大學的跨學科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提出一套新的「電腦版圖靈測試」,旨在判斷人工智能(AI)模型說出的話像不像人。
- November 13, 2025
- 0
-
光纖量子通訊|完成網安測試 採用理大新晶片 應付大算力攻擊
量子科技已在量子電腦、量子衞星與精密測量等領域釋放巨大價值,全球各地亦積極發展量子加密技術,以應付量子時代的網絡安全風險。
- November 13, 2025
- 0
-
電池技術突破|助光能商業化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能源轉換技術講座教授,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李剛、助理教授楊光等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 November 12,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