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科技動態 News
-
fb喪親假增倍 最多20天
兩者都增加了一倍。宣布消息的營運總監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2015年喪夫,她稱應給予喪親者時間,從傷痛中恢復。
- Posted February 9, 2017
- 0
-
黑客再襲台券商 勒索比特幣難息
台灣多家券商系統近日受到黑客勒索比特幣(Bitcoin),對方揚言若不支付約等值17萬元新台幣(折合約4.24萬港元)的比特幣,會再度發動攻擊。台灣證券交易所日前指出,將總動員備戰,不讓黑客入侵破壞資本市場的交易秩序。
- Posted February 8, 2017
- 0
-
發揮眾籌力量 (鄧淑明博士)
我希望不論誰當上未來特首,也能就新興經濟模式和金融科技業加強溝通,並修改法例,兼顧創新空間和投資者利益,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 Posted February 8, 2017
- 0
-
小鮮肉鹿晗搞基金 被指投資色情App (凌通)
根據中國網及《21世紀人才報》去年底發表的「2016中國90後富豪榜」,1990年出生的鹿晗排名第五位,身家2.7億元人民幣,果然後生可畏。
- Posted February 8, 2017
- 0
-
開放數據 刻不容緩 (莫乃光)
若要發展智慧城市,推動科技變革的過程中會必然會對既有系統帶來一定衝擊及有持份者的不同意見,而政府最重要的責任是以如何為全港市民帶來效益為決策出發點,並展現決心,負起創造共贏條件、提供誘因的責任。盡快全面開放數據,不應再拖。
- Posted February 8, 2017
- 0
-
渣打:適時夥初創試驗「沙盒」
現在市場缺乏足夠的數據科學家,溫敬道表示,會在不同市場尋找人才以解決短期需要,長遠而言則要透過業界、政府及大學等合作,培育本地人才。
- Posted February 8, 2017
- 0
-
33萬人促朱克伯格辭fb董事長
一班Facebook股東近日群情洶湧, 要求身兼董事長的行政總裁朱克伯格離開董事會,這班股東在聲明中指出,若由獨立人士擔任董事長,將能更有效監察公司管理層和改善公司管治,以及可制定一套更負責任、更切合股東利益的制度。
- Posted February 8, 2017
- 0
-
滙豐PayMe再攻P2P轉賬 跨行運作費用全免 餘額及日增值設限
毋須透過信用卡現金透支,亦可套現使用,節省透支的利息開支,市場人士認為或有可能,但滙豐在賬戶結餘及增值金額上設有重重上限,會令誘因減低。
- Posted February 8, 2017
- 0
-
管理層不知不覺拖累公司(葉卓雄)
如果你不幸面對這種情況,我建議你必須立即檢討花紅或收入的制度,如果情況無改善,可能要考慮替公司換血,否則終有一天會連累公司上上下下所有同事。
- Posted February 8, 2017
- 0
最新文章
-
CyberArk|四招監控智能代理
不少企業採用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透過自動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不過,AI代理亦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包括代理「幻覺」、濫用行為,以及遭惡意人士利用等。
- November 13, 2025
- 0
-
AI電視|三星電視引入AI對話
南韓三星(Samsung)計劃在2025年推出的全線產品,包括Neo QLED、Micro RGB、OLED、QLED升級電視、智能顯示器及Movingstyle系列,逐步引入全新的對話式人工智能(AI)技術。
- November 13, 2025
- 0
-
Gemini私有雲|AI運算保私隱
谷歌(Google)周二(11日)推出雲端私有人工智能(AI)運算平台,讓設備透過加密鏈路直接連接到受保護空間,在一個無縫銜接的谷歌技術堆疊上,運行谷歌最大、功能最強大的Gemini模型。
- November 13, 2025
- 0
-
Meta楊立昆擬創業|質疑LLM技術 研世界模型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Meta首席人工智能(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計劃離職,改為自行創辦初創。
- November 13, 2025
- 0
-
新圖靈測驗|電腦揪出AI對話
瑞士蘇黎世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與紐約大學的跨學科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提出一套新的「電腦版圖靈測試」,旨在判斷人工智能(AI)模型說出的話像不像人。
- November 13, 2025
- 0
-
光纖量子通訊|完成網安測試 採用理大新晶片 應付大算力攻擊
量子科技已在量子電腦、量子衞星與精密測量等領域釋放巨大價值,全球各地亦積極發展量子加密技術,以應付量子時代的網絡安全風險。
- November 13, 2025
- 0
-
電池技術突破|助光能商業化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能源轉換技術講座教授,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李剛、助理教授楊光等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 November 12,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