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科技動態 News
-
虎哥闊別小米 跳槽Facebook(凌通)
幾個月後就會出任Facebook的VR業務副總裁,難得他仲好念舊,提起小米創辦人雷軍成日講,工程師的天職是將科技突破帶給普羅大眾使用,這亦是他加入Facebook的任務。
- Posted January 27, 2017
- 0
-
網銀入侵炒股95宗 研雙重認證
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截至去年11月,共有8家銀行有客戶電腦被入侵,進行未經授權的股票交易個案共95宗,其中78宗涉及損失1600萬元。
- Posted January 27, 2017
- 0
-
3印度公司入稟 樂視被追4700萬
樂視屢被入稟追債,其中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美高域曾於去年12月中入稟區院,就一批電腦軟件及電子器材,追討逾百萬元。
- Posted January 27, 2017
- 0
-
積極面對老齡化 安哥創業有可為 (區玉輝、孫耀先)
全球創業觀察研究結果顯示,年齡介乎於55至64歲之間的新進創業者的比例有上升趨勢。根據美國考夫曼創業活動指數(Kauffman Index),這個年齡組別佔2015年全部新進創業者的四分之一。
- Posted January 27, 2017
- 0
-
Startup本周摘要(Week 26/1)
WeLab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龍沛智表示,去年在香港貸款金額按年增加3.9倍,中國內地增長8.4倍,均好過預期,希望今年貸款金額可保持倍數增長。
- Posted January 26, 2017
- 0
-
LINE全年扭虧賺5億 攻亞洲四市場
去年全年計,LINE扭虧為盈,由前年虧損75.8億日圓變成去年錄得純利75.6億日圓(約5.1億港元)。LINE已改為專注日本、台灣、泰國和印尼四大核心市場,以上四地用戶佔整體四分三,達1.67億。
- Posted January 26, 2017
- 0
-
嚴管網絡表演 重點打擊三俗
內地對網絡表演亂象始終保持高壓姿態。新華社報道,今年文化部將對網絡表演市場展開隨機執法檢查,重點打擊「三俗」(庸俗、低俗、媚俗)等違規內容,對情節嚴重的平台依法關停。
- Posted January 26, 2017
- 0
-
網上侵權疑犯 三成為青少年
海關去年共偵破了845宗侵權案,檢獲侵權物品的總值,較前年增近五成至1.6億元,當中24%、即201宗屬網上侵權案,共拘捕234人;網上侵權案三成疑犯為13至18歲青少年,較2015年上升11%。
- Posted January 26, 2017
- 0
-
廢物也可變黃金 (鄧淑明博士)
垃圾中不乏「金礦」,譬如一噸舊手機的黃金含量,是同樣重量礦沙的65倍。現時歐洲在廢物處理已發展得如火如荼,亞洲和南美洲國家的市場需求也絕對不可小覷。
- Posted January 26, 2017
- 0
最新文章
-
CyberArk|四招監控智能代理
不少企業採用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透過自動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不過,AI代理亦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包括代理「幻覺」、濫用行為,以及遭惡意人士利用等。
- November 13, 2025
- 0
-
AI電視|三星電視引入AI對話
南韓三星(Samsung)計劃在2025年推出的全線產品,包括Neo QLED、Micro RGB、OLED、QLED升級電視、智能顯示器及Movingstyle系列,逐步引入全新的對話式人工智能(AI)技術。
- November 13, 2025
- 0
-
Gemini私有雲|AI運算保私隱
谷歌(Google)周二(11日)推出雲端私有人工智能(AI)運算平台,讓設備透過加密鏈路直接連接到受保護空間,在一個無縫銜接的谷歌技術堆疊上,運行谷歌最大、功能最強大的Gemini模型。
- November 13, 2025
- 0
-
Meta楊立昆擬創業|質疑LLM技術 研世界模型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Meta首席人工智能(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計劃離職,改為自行創辦初創。
- November 13, 2025
- 0
-
新圖靈測驗|電腦揪出AI對話
瑞士蘇黎世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與紐約大學的跨學科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提出一套新的「電腦版圖靈測試」,旨在判斷人工智能(AI)模型說出的話像不像人。
- November 13, 2025
- 0
-
光纖量子通訊|完成網安測試 採用理大新晶片 應付大算力攻擊
量子科技已在量子電腦、量子衞星與精密測量等領域釋放巨大價值,全球各地亦積極發展量子加密技術,以應付量子時代的網絡安全風險。
- November 13, 2025
- 0
-
電池技術突破|助光能商業化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能源轉換技術講座教授,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李剛、助理教授楊光等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 November 12,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