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More 香港 News

  • 小學雞探索AI與家長反思 (黃岳永)

    本港多間大學終於接受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工具來輔助教學,但受科技影響的又何止是大學生。最近筆者主持了一場名為「小學雞AI旅程」的對談,與「非常校長」朱子穎和他那好奇心爆棚的兒子樂仔,分享了他們對AI世界的看法。

    • Posted August 25, 2023
    • 0
  • 保護社交媒體賬戶秘訣 (林國誠)

    筆者有位朋友的社交媒體賬戶最近遭盜用,在月初收到一封社交媒體平台發出的郵件,內容顯示他的賬戶剛從一個歐洲城市登入。這種情況明顯是黑客入侵的證據。當他試圖更改密碼時,發現登入的電郵地址和電話號碼已被更改,而且還新增了一些陌生的朋友,弄了一輪,仍無法再登入該賬戶。

    • Posted August 25, 2023
    • 0
  • 咖啡渣提煉生物炭 混凝土強度增三成

    咖啡渣本身是廚餘,往往運去堆填處理,科技現可轉廢為材。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團隊開發一種新技術,在攝氏350度的熔爐中,以缺氧方式加熱2小時,將咖啡渣轉為生物炭後,再以15%比例混入水泥,令混凝土強度提高三成;更可取代部分泥砂,成為實用的建築材料,研究發表在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Posted August 25, 2023
    • 0
  • 人類Y染色體 首度完整測序

    繼3年前破解X染色體後,人類基因圖譜研究再有新突破。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的科研人員,周三(23日)完成首個真正完整的人類Y染色體序列,在現有數據添加超過3000萬個鹼基對,填補了染色體長度未知的50%空白,揭示對生育有關的重要基因組特徵,有助開闢治療不育症的新方向;論文已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

    • Posted August 25, 2023
    • 0
  • 歐盟數碼法生效 違規最高罰收入6%

    歐盟《數碼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DSA)今天(25日)生效,要求科技巨頭遵守一系列規則,否則將面臨當局調查及巨額罰款。歐盟內部巿場專員布雷東(Thierry Breton)提到,Alphabet旗下谷歌、Meta Platforms、微軟、X(前稱Twitter)及TikTok等互聯網企業,應守法以重建網絡平台的誠信及安全,強調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

    • Posted August 25, 2023
    • 0
  • Web3遊戲好玩才能爆紅 雅達利之父:狂想不可少 (Moxy.io Nolan Bushnell / Matt deFouw / 錢立崑)

    遊戲界元祖品牌雅達利(Atari)的人氣由上世紀延續至今,公司聯合創辦人Nolan Bushnell多年來亦不減對創業的熱情,他現時出任電競及代幣化遊戲平台Moxy.io的首席知識官。今次請來Bushnell、Moxy行政總裁Matt deFouw及Moxy亞洲負責人錢立崑,講解公何活用雅達利時期經驗,拆解Web3遊戲無法爆紅的原因。

    • Posted August 25, 2023
    • 0
  • 理大獲香港航天科技集團支持 推動衛星導航及衛星通訊領域的發展及創新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香港航天科技集團(香港航天)上月簽署合作備忘錄,致力探討衛星導航通訊、衛星遙感及載荷研製上的合作機會,並加強雙方在產學研方面的交流。

    • Posted August 25, 2023
    • 0
  • 城大推自家GPT Chatbot 師生免費使用

    城大宣布推出CityU GPT Chatbot,免費為師生提供融合科技的學習平台,以支援教學和行政工作,並會支援8間來自城大HK Tech 300計劃的初創企業,協助其發展打好根基及衝出香港。

    • Posted August 24, 2023
    • 0
  • AI與串流:荷里活罷工焦點 (葉文瀚博士)

    美國荷里活的演員和編劇至今已罷工超過3個月,相信這是自1960年以來,首次的大規模聯合罷工,他們要求更好的工資之餘,亦希望業界在使用人工智能(AI)時,自己可獲得更多保障。這場罷工影響了許多電影和電視節目的製作,甚至連艾美獎的頒獎典禮也因此延期。

    • Posted August 24, 2023
    • 0
  • 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21/08)

    本地初創雲合科技研發手術輔助技術,由醫生戴上混合實境(MR)眼罩,把病人的實時影像,以及來自磁力共振(MRI)、電腦斷層掃描(CT)的3D病人醫療影像重疊,讓醫生恍如有「X光眼」般,洞悉病人皮下組織結構,令手術過程事半功倍。

    • Posted August 24,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