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人物專訪 News
-
The Z Label|港創投藉「斑馬」理念揀初創 參與決策 追求利潤兼推動社會
本地創投集團The Z Label做先行者,以Zebra和Gen Z為核心理念,參考海外成功的斑馬企業案例,主攻Z世代(1997年至2010年出生)市場。
- Posted November 11, 2024
- 0
-
CityU|城大獸醫採用 推廣兼顧人力成本
在訪問中,本地人工智能(AI)醫學診斷初創創新進領(ITsci)創辦人之一、城市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劉康德坦言,目前唯一採用其技術的獸醫機構,為城大動物醫療中心。
- Posted November 4, 2024
- 0
-
CityU|AI染色驗貓狗癌症 高準確兼免麻醉
本地科企創新進領(ITsci)為香港城市大學支持初創,最新研發一款針對病理學的人工智能(AI)免疫染色技術,能以低入侵性取樣方式,協助獸醫診斷貓狗淋巴瘤細胞。
- Posted November 4, 2024
- 0
-
Aigens|拓中小企市場 亞太6000店採用
談及這兩年間公司有何變化,Aigen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包逸翰表示,團隊正不斷壯大,已在澳洲、台灣及菲律賓等地設立辦公室,現時共有9個區域辦公室。
- Posted October 28, 2024
- 0
-
Aigens|Aigens夥Adyen推Aigens Pay 掃碼點餐連支付省收銀人手
本地點餐軟件商Aigens近日跟荷蘭電子支付平台Adyen合作,推出電子支付方案Aigens Pay。現時專為香港及新加坡兩地的餐飲、酒店及零售業商戶,提供改善前後台營運的全渠道解決方案。
- Posted October 28, 2024
- 0
-
中大奧林巴斯|盼惠及全球 成醫生好幫手
中文大學醫學院並非首次以人工智能(AI)輔助檢查,早在2021年便引入輔助大腸鏡檢查的AI系統,協助實時識別腸道內瘜肉及癌症。
- Posted October 21, 2024
- 0
-
中大奧林巴斯|AI胃鏡系統及早揪出癌變協助辨識 減漏診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近期與日本醫療儀器供應商奧林巴斯(Olympus)合作,設立全球首個「人工智能(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測試基地。
- Posted October 21, 2024
- 0
-
Wizpresso|嘆港科技應用思維保守
本地人工智能(AI)科企Wizpresso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鄭嘉泓,原為投資銀行出身。有見業內不少工序仍高度依賴人手,從中看到商機,決心創業。
- Posted October 14, 2024
- 0
-
Wizpresso|AI平台助企業管理合規風險 Wizpresso設大型數據庫 生成改善措施
擁有大型數據庫的本地人工智能(AI)科企Wizpresso,利用AI結合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專為金融機構提供數據處理、工作流程自動化及風險管理等解決方案,獲本地不少金融機構採用。
- Posted October 14, 2024
- 0
-
投資未來:揭示AI與Web3的潛力與機遇
隨著全球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AI)和「Web3」之間的聯動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這個新興技術不僅重塑了市場格局,更為創業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 Posted October 14, 2024
- 0
最新文章
-
佳能硬件配備AI|助業務流程自動化 佳能分享企業用例 處理資料省時提效
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全球,主要產銷相機、鏡頭和影印機等硬件產品的日本企業佳能(Canon)亦致力轉型,同時為客戶提供自動化與數碼轉型方案。
- July 28, 2025
- 0
-
跨境醫療科技|AI客服打通跨境牙科服務
隨着港人北上醫療成為新常態,如何提升跨境體驗與服務效率,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 July 14, 2025
- 0
-
百望專訪|藉港作支點走向全球
內地「電子發票第一股」百望股份(06657)近期致力向數據智能(Data Intelligence, DI)方向實現人工智能(AI)轉型。
- July 7, 2025
- 0
-
Sumsub專訪|科技助偵測洗錢 省時提效
近來不同領域的企業或機構引進人工智能(AI)系統時,往往關注能否或多久以後才能獲得經濟回報,而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 AML)監控與合規,正好是已出現成功案例的領域之一。
- July 7, 2025
- 0
-
Sumsub專訪|AI辨深偽欺詐 堵KYC驗證漏洞 Sumsub自研技術 識破假冒生成影片
全球一體化驗證平台Sumsub亞太區副總裁Penny Chai接受本報專訪,剖析當前身份驗證產業變局,以及如何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對抗「深偽」(Deepfake)與詐騙,協助企業有效管控風險。
- July 7, 2025
- 0
-
盛博香港|拉攏歐日建產鏈 勝過自給自足
林清源承認,中國製半導體產品單件效能較低、價格較高,在國際市場上較欠缺競爭力,主要限於國內市場使用。但縱使在半導體製造相對落後,也能在其他技術追求創新,逐步縮小與海外大廠的差距,例如華為最近透過堆疊多晶片與優化架構設計,推出理論上綜合算力超出輝達(Nvidia)方案的CloudMatrix CM384超節點。
- June 30, 2025
- 0
-
國產EUV光刻將面世 封鎖倒逼自主創新
為降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中國須分散供應鏈風險,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為交付國產光刻機鋪路。本報專訪盛博香港(Bernstein)董事經理、高級分析師林清源,拆解國產替代的技術路線,分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動向。
- June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