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數據資產成就企業未來價值(郭德偉)
在評估企業的價值時,我們通常會著重於其盈利能力、實體資產和現金流等傳統因素。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已成為驅動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數據資產」更被視為企業的一種新價值。
- Posted March 6, 2025
- 0
-
人工智能對環保屬雙刃劍(湛家揚博士)
在過去50年,與天氣相關的災害數量增加5倍。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3.5毫米;自十九世紀末以來,地球表面溫度增約攝氏1.2度。
- Posted March 6, 2025
- 0
-
AI研究院助成果轉化(車品覺)
近年來,香港政府在人工智能與科技創新領域的政策布局上已漸見成效,體現了在創新科技與金融創新競爭中,爭取領先地位的決心。今年《財政預算案》預留10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成為創科政策中一大重點。
- Posted March 5, 2025
- 0
-
假資訊充斥 保持懷疑尋真相(黃岳永)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假新聞和錯誤資訊無處不在,如果我們不質疑,就很容易被誤導。最近Netflix上架的《神效蘋果醋》(Apple Cider Vinegar)便是個好例子。
- Posted March 4, 2025
- 0
-
預算案多元推動創科(方保僑)
在全球經濟風雲變幻之際,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政策措施,旨在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科樞紐的地位,並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
- Posted March 3, 2025
- 0
-
旅遊博覽促進數據漫遊與AI普及(林國誠)
在剛過去的旅遊博覽中,筆者旗下的兩大流動通訊品牌再次成為主要贊助商。這不僅是因為我們看準外遊時使用數據漫遊服務的趨勢,我們更希望透過展會,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AI)科技的普及與應用。
- Posted February 28, 2025
- 0
-
中小企AI轉型攻略(湛家揚博士)
人工智能(AI)及數據分析在改變企業運作上變得至關重要,特別對中小企業(SME)。雖然有些人認為,AI是中小企生存的威脅,但我相信這是個不可思議的機會。
- Posted February 27, 2025
- 0
-
規管AI保障公共安全(車品覺)
最近受到邀請的演講都離不開人工智能(AI),在大家氣氛高漲之際,筆者希望大家關注AI發展的同時,法規制度改革也必不可少。
- Posted February 26, 2025
- 0
-
馬斯克阿爾特曼宿命之爭(黃岳永)
有競爭才有進步,是科技界不變定律。已故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與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之間的恩怨情仇,可追溯到個人電腦(PC)的發展期,兩間企業的衝突重新塑造了全球科技版圖。
- Posted February 25, 2025
- 0
最新文章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