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給香港創科的一點建議 (二) (葉成輝博士)
上期談到自動駕駛與低空經濟是香港創科未來的兩個發展重點,今期和大家談談另外兩個發展領域,冀有助香港特區政府規劃未來,以數字政策驅動智慧創新,鞏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 Posted August 9, 2024
- 0
-
廢棄塑膠華麗轉身(葉文瀚博士)
塑膠,這個曾被視為環境殺手的材料,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巴黎奧運的綠色奇蹟。一間名為Le Pavé的法國初創,憑藉一項創新技術,把廢棄塑膠轉化為奧運賽場的耀眼明星。
- Posted August 8, 2024
- 0
-
跳出香港找新機遇(廖錦興博士)
特首李家超上周率工商界代表團出訪東盟三國,目標是促進雙邊經貿、爭取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推動「一帶一路」。首站老撾是個人口與香港相若、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東盟內陸國家。
- Posted August 8, 2024
- 0
-
開源AI創造經濟價值(車品覺)
早前Meta發布最新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Llama 3.1系列,這系列模型包括8B、70B和405B三種參數規模。其中405B參數規模的模型,在多項基準測試表現出色,超越了OpenAI的GPT-4o,並可媲美其他領先的閉源模型,例如Claude 3.5 Sonnet。
- Posted August 7, 2024
- 0
-
無電製冷科研落地(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推算香港到2070年,全年平均溫度達攝氏26度(2023年為攝氏24.5度),屆時全年天氣都會很熱。面對酷熱,大家最直接的反應是更多使用冷氣,然而電能大多來自燃燒化石燃料,這正是導致氣溫上升的原因,故開冷氣降溫無疑是飲鴆止渴。
- Posted August 6, 2024
- 0
-
一次性密碼OTP的弱點(方保僑)
許多網購平台都會採用3D Secure交易系統,用戶付款時除了寫入信用卡資料,也需要填寫由金融機構採用電訊商發出短訊(SMS)的一次性密碼(One Time Password, OTP),作為網上身份驗證。然而,這種多年來看似可靠的安全措施,實際上存在不少漏洞。
- Posted August 5, 2024
- 0
-
以設計思維作人生規劃(黃岳永)
克服傷患後勇奪巴黎奧運女子重劍金牌的江旻憓,令港人大為振奮。她在落後1:7下反勝對手的表現固然出色,賽後見記者時那一句:「我終於無輸啦!次次都輸,我終於有贏。」相信更令不少香港人深有感觸。
- Posted August 2, 2024
- 0
-
F5G-A固網寬頻極上體驗(林國誠)
香港已有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引入F5G-A標準,除了提供最新的50G PON無源光纖網絡技術,支援高達50G光纖寬頻之外,亦支援FTTx,配合WiFi 7提供最頂級的互聯網體驗。
- Posted August 2, 2024
- 0
-
給香港創科的一點建議 (一)(葉成輝博士)
香港創科發展如火如荼,特區政府致力鞏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地位,並加大力度推動新質生產力,香港創科發光發亮指日可待。我在這裏歸納了一些建議,希望能為未來創科發展作點貢獻。
- Posted August 2, 2024
- 0
-
汽車輕量化迫在眉睫(廖錦興博士)
近年汽車業經歷巨大變化,新能源汽車成為重要議題。去年,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越3000萬輛,佔全球30%,而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49萬輛,佔全球新能源汽車60%。
- Posted August 1, 2024
- 0
最新文章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