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跨境數據管理:粵港澳大灣區的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李沛陞)
跨境數據管理在全球範圍內成為一個重要議題。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作為一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區域,其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引起了廣泛關注。
- Posted August 1, 2024
- 0
-
植物肉:潮流新寵或陷阱?(葉文瀚博士)
近幾年植物肉席捲全球,吸引了追求健康與環保的消費者(包括筆者)。這以植物性原料製成的食品,因口感接近動物肉而備受青睞。但隨着風潮而來的,卻是植物肉的健康疑慮。
- Posted July 31, 2024
- 0
-
變革創新要放眼長線(車品覺)
最近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是一份重要文件,詳細描述了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政策重點。
- Posted July 31, 2024
- 0
-
以先進科技打造啟德體育園(鄧淑明博士)
法國巴黎奧運開幕,全城瀰漫熱烈的體育氣氛。明年全運會部分項目在新啟用的啟德體育園舉行,也將掀起另一熱潮。啟德體育園主場館外貌亮麗,極富時代氣息,肯定也成話題。
- Posted July 30, 2024
- 0
-
固網寬頻新標準F5G-A(林國誠)
流動通訊網絡由最初2G直至現時的5G,一說起大家都知這裏的G就是指Generation,代表了第幾代流動通訊網絡,最新標準有5.5G(又稱5G-Advanced)。可是,就固網寬頻而言,香港從來沒有一個統一標準,所以不同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提供的體驗均有參差。
- Posted July 26, 2024
- 0
-
CrowdStrike事件的警示(黃岳永)
2024年7月19日無聲無息隨機爆發─網絡安全巨頭CrowdStrike的一次例行更新,意外導致全球數以百萬計的Windows電腦出現「藍屏死機」。
- Posted July 26, 2024
- 0
-
香港低空經濟潛力無限(葉文瀚博士)
最近人人都談論低空經濟,我也來湊個熱鬧吧!低空經濟是指利用海拔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開展各種經濟活動的產業形態,涵蓋無人機和其他低空飛行器,在物流、運輸、城市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
- Posted July 25, 2024
- 0
-
《荳芽夢》(廖錦興博士)
「請容我去織夢 用笑來造陣微風 把長路也輕輕吹暖 陪着那小荳芽夢」這幾句歌詞讓人回想起童年時光。當年露雲娜主唱的《荳芽夢》成為青春夢想的象徵。隨着成長,我們漸漸看到現實與夢想的距離何止十萬八千里。
- Posted July 25, 2024
- 0
-
全球技術故障深刻反思(車品覺)
上周五微軟(Microsoft)系統因第三方軟件牽連,引發全球技術故障。根據報道,航空公司、銀行、醫療、支付服務和傳媒機構等營運受到嚴重影響。
- Posted July 24, 2024
- 0
最新文章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