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深圳低空經濟提速(車品覺)
智慧城市快速發展,近日深圳的低空經濟展示了其革新和實用性的雙重意義。通過應用無人機和其他低空飛行設備,深圳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還推動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新模式,有部分創新項目值得香港參考。
- Posted June 26, 2024
- 0
-
年輕人關注弱勢社群(鄧淑明博士)
一年一度的「Esri青年學人大獎」,讓年輕人發掘不同的社會問題,以地理資訊系統(GIS)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今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的陳長同學憑《洪水下的社會經濟不平等》,奪得個人組冠軍。到2050年,預計香港超過一成地方會受水浸影響,主要在新界北部和維港兩岸,由於這些地區人口密集,估計全港有七成以上居民受災。
- Posted June 25, 2024
- 0
-
香港資訊科技學院正式成立(葉成輝博士)
職業訓練局最近開辦了香港資訊科技學院,我上週有幸參與啟動儀式,並與業界專家討論目前年輕人學習科技的興趣與未來發展。受傳統觀念影響,大部份香港家長都希望子女修讀法律、醫科、商科、金融等。慶幸的是這現象近年有轉變的趨勢,愈來愈多身邊朋友的下一代有意投身科技界,當中以海外回流返港工作的畢業生為主。
- Posted June 24, 2024
- 0
-
投資人工智能創未來(方保僑)
在人工智能(AI)和智能製造技術急速發展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與港產獨角獸(即市場估值10億美元以上)企業思謀集團,於6月12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單作為港投公司公開戰略合作項目的第一炮,不僅象徵簽約雙方在科技領域的深度合作,更標誌着大灣區智能製造和數字化轉型邁進新的台階。
- Posted June 24, 2024
- 0
-
電視未來趨勢(林國誠)
隨着現代科技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預期「Now隨身睇」和「Now E」平台,在不久未來,將無法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需要。
- Posted June 21, 2024
- 0
-
從外部審視自己(黃岳永)
視創業如「親生仔」或「另一半」的人很多,但不容別人說一句不好,也不用客觀角度來審視業務的人,大多失敗收場;甚至在賽後檢討時,不曉得自己為什麼失敗。
- Posted June 21, 2024
- 0
-
中國民營企業航天夢(廖錦興博士)
「唔係呀,邊有可能!」在一個以「創業」為主題的中學教室分享會上,筆者引用香港衞星公司和內地民營火箭企業作例子向同學們講解創業夢時,他們都不敢相信民營創業者竟能夠涉足航天科技領域。然而,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沒有什麼是不可能。
- Posted June 20, 2024
- 0
-
輝達Earth-2應對極端天氣(葉文瀚博士)
近年氣候災難頻仍,為全球社會敲響警鐘。美國遭遇歷史性乾旱,歐洲經歷強勁颶風肆虐,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不斷考驗人類應對能力。氣候變遷的腳步從未停止,人類與大自然的博弈日益尖銳。為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科技巨頭輝達(Nvidia)適時推出全新解決方案氣候數碼孿生雲端平台Earth-2。
- Posted June 19, 2024
- 0
-
捉緊大數據趨勢 精準分析數據 助業務成長(陳龍威)
當今商業世界,人們經常談論如何利用數據分析去推動業務成長,有時候更擴展到進階的大數據技術,例如 Gen AI,資料探勘,機器學習甚至人工神經網路。
- Posted June 19, 2024
- 0
-
舊區重建與職住平衡(鄧淑明博士)
每年的「Esri青年學人大獎」都令人期待,可以從中了解本地年輕人關注的議題,他們的創意思維每每帶來驚喜。「Esri青年學人大獎」自2012年開始舉辦,目的是讓各地大專學生以地理資訊系統(GIS)研究自選課題,並建議解決方案。
- Posted June 18, 2024
- 0
最新文章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