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聖馬力諾之心(黃岳永)
會面對失敗從來非易事,然而,失敗是經營中不可缺的一課。中小型的失敗就像受傷,當被割傷或燒傷並知道疼痛,我們就會迅速離開「災難源頭」,作出改變及處理傷口。在很多時候,小損失反而能助企業避開一劫。
- Posted April 19, 2024
- 0
-
以區塊鏈改善現實基建(葉文瀚博士)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以去中心化、安全及透明等特點,在各行各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 DePIN)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應用領域,致力於優化現實生活的基礎設施,並透過代幣獎勵的方式,把資源回饋給社群和用戶。
- Posted April 18, 2024
- 0
-
中國速度的低空經濟(廖錦興博士)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到「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行業」。低空經濟則是指離地1000米以內空域的無人機和飛行器產業。
- Posted April 18, 2024
- 0
-
GenAI 來了,你要怎麼教導你的孩子?(陳奕康)
在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的今天,生成式AI(GenAI)已經開始重塑我們的學習方式。不同於過去以理論為基礎的學習模式,GenAI鼓勵我們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尋找適合的工具,並在此過程中學習和創造。
- Posted April 17, 2024
- 0
-
AI戰鬥機掀軍備競賽(車品覺)
無人機作戰在現代戰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美國空軍正開發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無人駕駛戰鬥機。據《空軍》月刊報道,美國空軍已開始在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為6架F-16戰鬥機改裝,測試自主駕駛技術及軟件。首批3架戰機已於4月1日到達基地,改裝後將由飛行員試飛,其中一架由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Frank Kendall)親自搭載。
- Posted April 17, 2024
- 0
-
圖文並茂溝通有法(鄧淑明博士)
這個高爾夫球場上有不少歷史文物建築,也是國際比賽的場地,可是增加土地供應以紓緩房屋短缺的聲音也很殷切,結果政府採納公眾意見,收回部分用地來興建房屋。然而,不少人又擔心,新建樓宇對原有環境造成影響。
- Posted April 16, 2024
- 0
-
有效推行垃圾收費的玄機(方保僑)
近年香港交通擠塞情況每況愈下,除對道路使用者造成不便,也令本港經濟、環境和生活質素受影響,實在不容忽視。隨着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推行「易通行」不停車繳費系統,以及三隧分流過海隧道新收費方案後,擠塞情況似乎得以紓緩,以往繁忙時間紅隧和東隧的塞車問題已經不復再。而我甚至在上班的日子經常使用紅隧,以往這絕對是匪夷所思。
- Posted April 15, 2024
- 0
-
淺談空間運算技術(林國誠)
間運算技術最近成為科技界熱話,這種結合數碼資訊與現實世界的技術,正逐步改變我們與數碼環境的互動方式,當中涵蓋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和擴展實境(XR)等,能創造沉浸式體驗,並於多個領域應用。
- Posted April 12, 2024
- 0
-
重構自身的朝聖之旅(黃岳永)
筆者的旅程從意大利博洛尼亞開始。當地其中一個重要建築是聖白托略主教座堂(Basilica of San Petronio)。筆者一看到這教堂獨一無二的「兩截色」,便馬上拍照向Perplexity AI提問:「為什麼大教堂有兩種顏色?」這亦是我首次在旅途中以「Answer Engine」(答案引擎)而非「Search Engine」(搜尋引擎)查找資訊。
- Posted April 12, 2024
- 0
-
管理團隊(葉成輝博士)
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領導,各有不同的管理團隊經驗,其實管理大小不一的團隊,領袖需要的技巧有很大分別。大部分初出來做事的人都是所謂的「獨立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他們固然需要和別人合作,但最重要是能夠圓滿地完成個人任務。如果做得好的話,慢慢便會獲擢升成為管理層。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喜歡管理別人,有些會選擇做出色的「獨立貢獻者」,尤其是那些注重細節的人。因為細節往往會決定成敗,當粗心大意成為習慣的話,結果會反映出你的錯漏。
- Posted April 12, 2024
- 0
最新文章
-
兩大自駕方案再掀優劣之爭(方保僑)
近期,全球電動車生產商及車迷紛紛關注字節跳動旗下一間汽車內容平台「懂車帝」舉辦的一場自駕實地測試。
- August 4, 2025
- 0
-
摺疊手機配合AI才成絕配(林國誠)
近日,多款旗艦級摺疊手機接連登場,包括Samsung Galaxy Z Fold7、OPPO Find N5、vivo X Fold5及HONOR Magic V5等。
- August 1, 2025
- 0
-
打造高效AI團隊的核心要素(郭德偉)
踏入2025年,企業之間的競爭陸續轉移至人工智能的競賽。透過人工智能模型的協助,優化客戶服務質素及縮短工作流程極為普遍。Gartner 最新研究顯示,到2028年,33%的企業軟體將包含代理型AI功能(Agentic AI),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推展至一個新景地。
- July 31, 2025
- 0
-
善用新科技 領悟學習真諦(鄧淑明博士)
根據網上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AI)工具的使用量持續攀升,今年5月的網絡流量已突破107.5億次,平均每次使用8分52秒,正全面蠶食傳統搜尋引擎的使用量。
- July 31, 2025
- 0
-
現實世界資產四大演進(車品覺)
在我看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與「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 RWA)的關係十分密切,大致經歷4個階段。
- July 30, 2025
- 0
-
掌握CODA 與AI深度思考達目標(黃岳永)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只需向AI輸入一個問題,AI便能自動生成一篇長文或建議。起初,許多人都對AI生成的高效率讚不絕口,但用得多了,便發現生成內容常常只是把一堆資料拼湊在一起,仔細一看,其實相當混亂且難以理解。
- July 29, 2025
- 0
-
ChatGPT挑戰谷歌搜尋地位?(方保僑)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的崛起,已成為科技界熱話。在過去數月,OpenAI宣布ChatGPT的全球每日提問量已高達25億次,約等於Google每日搜尋量的五分之一。
- July 2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