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全方位入侵的人工智能(方保僑)
近期在一個音樂會上,當我聽着悠揚悅耳的歌曲時,台上背景的大屏幕卻出現了一些動畫,驟眼看便知是由人工智能(AI)生成。這些AI動畫與音樂非常合拍,不但沒有突兀感,甚至可表達歌曲的情感或意思,與以往MV的合拍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相信應該是舞台設計師,在設計舞台動畫時希望採用動畫和視覺元素,讓觀眾恍如置身其中,所以把動畫融會進歌曲。不過,當我觀看這畫面時,心裏突然泛起一點寒意,何解?
- Posted May 6, 2024
- 0
-
非法盒子的風險(林國誠)
坊間有不少非法的機頂盒聲稱可以讓用家免費收看不同地區的電視節目、電影及足球賽事直播,但這類機頂盒提供的內容未經授權,它們更可能帶來安全風險和網絡保安問題。
- Posted May 3, 2024
- 0
-
明日黃花的Siri與AI手機革命(黃岳永)
現時每人至少一部智能手機,應該沒有多少人記得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更多人認識的名字應該是Palm Pilot,這種自帶手寫筆且布滿大號按鈕的掌上電腦,在十多年前這種電腦可是不少商務人士的最愛。
- Posted May 3, 2024
- 0
-
首屆AI選美大賽意義非凡(葉文瀚博士)
近日全球首屆人工智能(AI)選美大賽啟動,將於5月揭曉「AI世界小姐」的榮譽。這場由AI內容社交網站Fanvue與世界AI創作者獎(WAICA)聯手舉辦的盛事,旨在探索AI技術在審美領域的進步,為AI創作者提供展示平台,消息一出,隨即引起全球關注。
- Posted May 2, 2024
- 0
-
工業轉型 如箭在弦(廖錦興博士)
循環經濟被視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去年底,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結束塑料污染公約:零草案》,這標誌着塑料污染公約的架構已搭建完成。根據資料,2023年全球消費後再生塑料市場價值為110億美元,預計在2024至2032年將以10.6%的複合年增長率持續上升,到2032年達到273.4億美元。
- Posted May 2, 2024
- 0
-
AI形成新數碼鴻溝(車品覺)
美企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最近在史丹福大學公開演講,分享他對未來人工智能(AI)的洞見。他的討論包括GPT-5性能、OpenAI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進展、AI短片生成工具Sora在娛樂方式的創新,以及AI最終可能替代人類工作崗位等多個熱門話題。這場演講提供了豐富的訊息,並激發眾多討論。
- Posted May 1, 2024
- 0
-
商務公幹新形態(鄧淑明博士)
新冠疫情雖然已經過去,但帶來的影響持續,例如到外地出差的旅行模式便沒有恢復至疫前樣貌。根據有萬多會員的全球商務公幹協會(GBTA)今年1月的會員調查,超過一半(57%)回應指出,以疫前作為「正常」水平變得意義不大。原因主要有三:一)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二)企業對網上會議的接受程度已提高;三)企業發現即使出差減少,也對生意沒有顯著影響。
- Posted April 30, 2024
- 0
-
執笠與開張同樣受關注(方保僑)
早前一個名為「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的Facebook群組突然爆紅,主要是關注香港市面上商店及其他行業結業情況,在數周內吸納了逾30萬人進入群組,其後於4月23日改名為「全港店舖消息關注組」,形容名稱較為中性。
- Posted April 29, 2024
- 0
-
捍衞和平先要慎選資訊(黃岳永)
中立、客觀一直被視為新聞的核心理念,惟現實中,愈能煽動情緒的報道,就愈會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現今真正做到客觀的媒體也愈來愈少。有學生問我,想要對新聞有正確認知,從而培養自己的批判思維,但到底如何才能找到「真實」的新聞,避免產生偏見?
- Posted April 26, 2024
- 0
-
AI手機必更強大(林國誠)
人工智能(AI)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而手機則成為這個趨勢的核心。從拍照演算法到錄音自動生成記事,再到實時翻譯,這些功能不僅讓手機更加「智能」,也令人們的生活更添便利。
- Posted April 26, 2024
- 0
最新文章
-
ESG創造價值 不只是合規(湛家揚博士)
香港ESG生態系統正逐步發展,惟中小企仍面對資源有限、技術門檻高等挑戰。對中小企而言,ESG往往被視為額外負擔,因在現實經濟壓力下,企業首要目標是生存。
- September 18, 2025
- 0
-
慎用AI 免墮「偽學習」陷阱(車品覺)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還在上中學時,每個暑假最頭疼的就是要寫讀後感,總是拖到開學前才拚命趕工,過程雖然痛苦,卻實實在在地鍛煉腦子。
- September 17, 2025
- 0
-
「氛圍編程」助構思落實(黃岳永)
在大學教授創業課程多年後,今年香港科技大學有個明顯變化:即使是一年級的新生,也需要嘗試將自己的創意,轉化為原型(Prototype)。
- September 16, 2025
- 0
-
科技創新與版權秩序交鋒(方保僑)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快速商業化,讓用戶僅需簡單指令,便可生成栩栩如生的超級英雄圖像,甚至動畫角色,過往被嚴密管理的知識產權瞬間化為雲煙。
- September 15, 2025
- 0
-
AI破語言孤島 助讀懂動物聲音(林國誠)
人工智能(AI)的進展往往令人驚嘆不已,如今它不僅協助人類撰寫文章、設計,更能診斷疾病與駕駛車輛。
- September 12, 2025
- 0
-
AI時代的學習新典範:駕馭變革,打造終身學習力(翁偉基)
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與技能正在迅速改朝換代。過去那種線性、一次性的學習模式已不再適用。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與變革的時代,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不斷適應、持續學習的能力。
- September 11, 2025
- 0
-
企業實例看文化驅動創新(湛家揚博士)
一次為本地傳統建築企業的高層培訓中,我見證了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這間公司正面對成本壓力、市場競爭與技術轉型的挑戰。
- September 1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