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e-CNY解鎖跨境支付(葉文瀚博士)
香港金融管理局與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就數字人民幣(e-CNY)跨境支付試點的合作取得進一步成果,擴大數字人民幣在香港的試點範圍。這項新措施將大大便利香港居民開立和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簡稱數幣錢包),並透過「轉數快」為錢包增值。
- Posted June 6, 2024
- 0
-
風之力(廖錦興博士)
毫無疑問,經濟和減排帶動近年電能車迅速發展。但從潔淨能源角度來看,氫能、水力和風力發電、太陽能等才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佳選擇。然而,近年因利率高企和材料成本上漲,這些新能源發展放慢。
- Posted June 6, 2024
- 0
-
探索數據說故事敘述的藝術與科學(張樺)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世界裡,數據說故事 (Data Storytelling) 敘述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組織取得成功,因為我們認為創新是分散到組織中每個人身上的。
- Posted June 5, 2024
- 0
-
AI心智演化的啟示(車品覺)
《從細菌到巴赫再回來》是美國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lement Dennett II)的一部著作,探討人類意識和心智的起源及本質。從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上探索心智本質的先驅,丹尼特在書中提出,人類的意識和心智並非超自然現象,而是自然選擇的產物。
- Posted June 5, 2024
- 0
-
GIS促進跨學科學習(鄧淑明博士)
2015年,我向全港中小學推出Map in Learning(MiL)的學習計劃,不單為參加的學校提供企業級的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更為師生安排培訓和支援服務,費用全免。這個學習計劃的初衷,是我深信結合空間地理知識、統計、數學算式和模型的GIS,既可以促進年輕人的解難能力,也能對日後升學擇業有莫大幫助,更是智慧市民應該掌握的知識。
- Posted June 4, 2024
- 0
-
企業數碼轉型新契機(方保僑)
在全球數碼化轉型浪潮中,企業需要不斷尋找創新技術以提高效率、提升競爭力。亞馬遜年度峰會AWS Summit香港2024正是這樣一個平台,為企業展示最新的雲端科技和解決方案,協助他們在數碼時代脫穎而出。我出席了是次峰會,特地去了解其展示的AWS解決方案,希望以此為例,與大家分享和探討,企業如何應對現代商業環境的挑戰。
- Posted June 3, 2024
- 0
-
致我青春ICQ(葉文瀚博士)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喔噢」這訊息提示音呢?那是即時通訊軟件ICQ的經典旋律,也是身為八十後的我,青春歲月中最熟悉的音符。如今,這個陪伴我無數晚上的即時通訊軟件,即將在今年6月26日畫下句號,宣告一個網絡時代的終結。
- Posted May 30, 2024
- 0
-
振興旅遊業靠升級轉型(廖錦興博士)
近期香港各界廣泛討論旅遊業的未來發展,疫情過後原本期待國際旅客會重臨,實際情況卻令人大失所望。旅遊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之一,在2018年佔整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例高達4.5%,不僅為香港帶來經濟收入,亦帶動多個行業發展,吸引全球商旅客造訪這座東方明珠。
- Posted May 30, 2024
- 0
-
GPT-4o擅長識別情感具突破性(車品覺)
美企OpenAI近日發布新一代旗艦模型GPT-4o,這不僅是技術上的一次飛躍,也在人工智能(AI)與人類交互方式開闢了新道路。
- Posted May 29, 2024
- 0
-
早睡早起身體好|穩定作息充足睡眠 助預防骨質疏鬆症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亂,會影響骨骼代謝,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年輕女性情況尤其明顯。
- Posted May 29, 2024
- 0
最新文章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