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蘋果新戰略適應變遷(車品覺)
蘋果公司據報最近取消其電動汽車計劃,並轉向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蘋果公司的電動汽車項目「泰坦計劃」,曾是其雄心勃勃的嘗試。不過面對市場環境改變,以及內部重估戰略決策後,他們最終選擇退出。話說蘋果汽車團隊目前有近2000名員工,還擁有數百名硬體工程師和車輛設計師。這一決策對內部員工、股東、電動汽車及AI產業都有深遠影響。
- Posted March 20, 2024
- 0
-
在日常工作中發揮數據素養的力量(湛家揚博士)
在一整天接連不斷的會議後,我正前往與扶輪社(Rotary Club)的成員共進晚宴。他們邀請我向他們的成員和朋友分享有關數據素養的見解。儘管感到有些疲憊並且聲音有些沙啞,但當我思考如何有效地向那些不是從事IT行業的朋友傳達數據素養(Data Literacy)的價值時,我的興奮之情不斷增長。
- Posted March 20, 2024
- 0
-
母愛的代價(鄧淑明博士)
早前《信報》刊登了智庫MWYO關於本港年輕單親人士就業情況的文章,指這些沒有與配偶同住的年輕人(18至34歲)雖然近四成具有專上學歷,但大多只從事兼職工作,其中持有學位學歷的13%(對比整體青年的6.2%)每周工時在17小時及以下,無法享用連續性僱傭合約的法定福利,例如有薪年假、醫療津貼等。文章指單親青年投入職場的障礙之一是「無法兼顧工作和照顧子女」。
- Posted March 19, 2024
- 0
-
AI令思維視覺化(黃岳永)
如今人們的休閒時間早已被智能手機和各種流動設備所佔據,「發白日夢」的時間自然大減。的確,相較於手機上多彩的畫面,我們腦海內的想法總是顯得不太吸引,畢竟並非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想法具體展現出來。然而,人工智能(AI)出現後,這個問題已迎刃而解。
- Posted March 15, 2024
- 0
-
《繁花》(葉成輝博士)
最近一口氣看完三十集內地電視連續劇《繁花》,它改編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說,講述九十年代的上海,在改革開放下,滿是機遇與希望。男主角阿寶(胡歌飾)在黃河路上打滾,得到幾位戰友包括爺叔(遊本昌飾)、夜東京老闆玲子(馬伊琍飾)和外貿大樓汪小姐(唐嫣飾)的協助,加上敢搏敢做的幹勁,從商界後起之秀,搖身一變成為叱吒風雲的黃河路寶總。
- Posted March 15, 2024
- 0
-
5.5G與衞星通訊的潛力(林國誠)
上周筆者分享從世界流動通訊大會(MWC)體會到人工智能(AI)帶來的機遇,本星期談談5.5G(又稱5G-Advanced)。本屆MWC主題正是「超越5G」,這不僅是5G的進階版,更是邁向6G重要一步。
- Posted March 15, 2024
- 0
-
數字化推進中國現代化發展(廖錦興博士)
國務院總理李強上周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表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列為十大工作任務的首項。筆者相信在政策推動下,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直接與間接貢獻將不斷提升,以數字化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是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一個主要策略。
- Posted March 14, 2024
- 0
-
蘋果棄造車轉攻AI啟示(葉文瀚博士)
蘋果公司傳出放棄其耗資數十億美元的造車計劃,隨即惹來廣泛關注。蘋果本來想藉進軍汽車行業,與特斯拉(Tesla)等公司競爭,在這領域分一杯羹。然而,基於技術挑戰及利潤率考量,蘋果選擇把重點轉向人工智能(AI),這策略轉折引起人們對其未來走向熱烈討論。
- Posted March 13, 2024
- 0
-
美國加強數據跨境審查(車品覺)
2024年2月28日,美國拜登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發布一項行政命令,保護當地個人敏感數據免遭「受關注國家」利用。白宮強調這並非破壞美國維護開放互聯網的承諾,但對一直主張數據跨境自由流動的美國而言,此舉無疑代表其數據政策和法律的重大轉變,首度創建美國人數據跨境傳輸的審查機制。行政命令核心訊息主要是以下幾個:
- Posted March 13, 2024
- 0
最新文章
-
摺疊手機配合AI才成絕配(林國誠)
近日,多款旗艦級摺疊手機接連登場,包括Samsung Galaxy Z Fold7、OPPO Find N5、vivo X Fold5及HONOR Magic V5等。
- August 1, 2025
- 0
-
打造高效AI團隊的核心要素(郭德偉)
踏入2025年,企業之間的競爭陸續轉移至人工智能的競賽。透過人工智能模型的協助,優化客戶服務質素及縮短工作流程極為普遍。Gartner 最新研究顯示,到2028年,33%的企業軟體將包含代理型AI功能(Agentic AI),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推展至一個新景地。
- July 31, 2025
- 0
-
善用新科技 領悟學習真諦(鄧淑明博士)
根據網上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AI)工具的使用量持續攀升,今年5月的網絡流量已突破107.5億次,平均每次使用8分52秒,正全面蠶食傳統搜尋引擎的使用量。
- July 31, 2025
- 0
-
現實世界資產四大演進(車品覺)
在我看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與「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 RWA)的關係十分密切,大致經歷4個階段。
- July 30, 2025
- 0
-
掌握CODA 與AI深度思考達目標(黃岳永)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只需向AI輸入一個問題,AI便能自動生成一篇長文或建議。起初,許多人都對AI生成的高效率讚不絕口,但用得多了,便發現生成內容常常只是把一堆資料拼湊在一起,仔細一看,其實相當混亂且難以理解。
- July 29, 2025
- 0
-
ChatGPT挑戰谷歌搜尋地位?(方保僑)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的崛起,已成為科技界熱話。在過去數月,OpenAI宣布ChatGPT的全球每日提問量已高達25億次,約等於Google每日搜尋量的五分之一。
- July 28, 2025
- 0
-
AI沉浸式體驗 連繫Z世代(林國誠)
香港動漫電玩節一向是本地年輕人一年一度的盛事,對任何希望吸納新世代客人的品牌來說,無疑是絕佳機遇。
- July 25, 2025
- 0